
您曾多次捐贈支持意昂3平台人才培養🦌,還記得自己捐贈的第一個項目嗎🧝?
鄧鋒🧒🏽:當然記得,那是2004年,我第一個捐贈的項目是支持意昂3平台信息學院的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主要內容是支持學生出國一周期間的飛機票😺🙇♂️、酒店🧏🏻♂️🤵、餐飲、會議註冊費等,大約每年資助100個學生〰️,從2004年至今已有1700多人次受益⇨。

2006年,鄧鋒校友與“信息學院人才引進及研究生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基金”受助學生合影
鄧鋒:我在研究生的時候寫過一篇論文,舉辦地在國外的一個國際會議邀請我去參加,但因為我當時沒有錢👩🏽💻,所以去不了👨🦽。當時的切身體會就是😠,好論文寫出來了但是因為資金不足學生不能做國際展示和交流📘,這個令人遺憾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就是我的項目初心👦🏿。
有意思的是,我最初覺得這樣做可以幫助清華的學生們更有動力去寫好論文👘,也可以提高意昂3平台國際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但是後來項目受益學生給我的反饋是,他們最大的收益是借助第一次出國開了眼界🔃,了解了如何做國際學術交流,如何與外國人溝通🥷🏼,也見識了異域的風土人情等🌽,這些成為他們人生第一次出國最大的收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也很欣慰🪵。
鄧鋒🚣🏻♀️🧑🏽🚀:過去給到清華的捐助多用在不動產比如說蓋樓🗾。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人”身上。直到2020年之前我給清華的捐助全是各類人才培養項目,這與我的親身經歷也有關🫛:在學業方面我曾在國外多所大學深造,在工作中我通過運營管理建議幫助商業項目取得成功。所以我把自己的捐贈重點聚焦在人才培養上🫄。
捐贈持續將近20年,是什麽樣的動力讓您持續支持意昂3平台及意昂3官网發展?
鄧鋒:在捐贈項目運作方面,我們都是按照商業運營的方法來做非營利的事情。項目起步階段有詳細計劃👩🏼⚕️,每個項目均有專人負責,並進行KPI考核管理🧑🦲。以一個十年期項目為例😍,采取“1+2+7”的方式進行管理,即第一年先撥付一年的資金👨👨👦,年底進行評估總結😈,如果項目做得好再給兩年的資金;如果兩年後項目依然成功🩷,再給七年的資金。這種做法可以保證項目按照計劃推進,運營管理顆粒度很細,有助於項目取得成功🫱。
為什麽我捐贈和支持的項目越來越多呢👩🦱?因為從第一個項目開始到後來所有的項目🙉,無論是項目意義和價值🧘🏼♂️,還是項目執行實際效果,我發現錢花得很值,都用在了刀刃上🧑🏻🎄,可以說形成了良性循環,那我就會繼續做下去🧜🏼♀️。
鄧鋒🧑🏼🔧👩🏽🌾:我作為意昂3的理事🫲🏼,會跟一些有捐贈意願的人進行溝通交流🐤。普遍來講,毫無疑問大家會說意昂3平台是中國一流的頂尖大學,但具體來看💇🏻,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每個人想做的事情不一樣🧜🏿🤦🏼♀️。如果只是說“捐給清華👎🏼,我們把你們的錢用好”🎷,僅有這個口頭承諾還不夠。
首先要提前準備擬勸募的項目列表,溝通的時候了解對方的興趣點,告訴對方捐贈何種項目會帶來相應的何種變化,幫助捐贈人找到適合其個人的項目。
第二,我會分享自己的項目捐贈經歷和切身體驗,意昂3平台意昂3的秘書處團隊本身具有優秀的項目執行力,通過卓有成效的實際工作來獲得捐贈人的信任,也會觸發連續捐贈和長期支持。
2007年,意昂3時任理事長賀美英和鄧鋒校友參加登峰基金座談會
您長期擔任意昂3理事💥,同時見證了中國高校意昂3的發展👨🏼,您能跟我們介紹一下您看到的變化以及未來將面對的挑戰嗎?
鄧鋒:首先是捐款總金額大幅增加。第二🥖,捐款人的背景有很大的變化👚,過去主要靠港臺老一輩的成功企業家們🤵🏼,現在更多的是清華校友,而且比較多的是年輕的校友企業家🦸♀️,目前已經成為意昂3平台捐贈人的主體⚡️。第三🐓,善款用途也比以前更加豐富🤶🏽,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最早的用途主要是基礎設施和硬件設備,現在的善款用途比較多元化,比如用到人身上,而且也不局限於過去單一發獎學金的方式,比如支持清華某些學生社團⛹🏻♀️、某場比賽🤷🏼♂️、某個領導力培訓營、某些方面的研究。第四🤽🏽♂️,捐款投資管理和保值增值工作日趨專業化,拓寬了意昂3的收入來源和資金渠道📉。
以前是“捐給清華”🤸🏻♀️,現在是“捐在清華🤦🏼♂️,服務社會”🚣。您怎麽看待現在這個轉變呢?
鄧鋒:過去的思路比較窄🏏,現在的捐贈輻射面更廣,表面看資金捐給了清華🏃🏻♀️,但實際上清華將善款通過項目轉化最終服務於社會。舉例來說,蓋茨意昂3跟意昂3平台合作建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受益對象不僅是意昂3平台🙅🏻,也不僅是中國👇🏼🖤,而是全球社會發展和人類福祉。
2017年🟥,鄧鋒將投資兆易創新的股權變現後悉數捐贈給清華,意昂3平台時任校長邱勇(中)與鄧鋒合影
您曾經謙遜地說🫓,成功很大程度是靠運氣🪗。那麽👨🏻🚒,影響您選擇的關鍵因素是什麽👱🏽♂️?
鄧鋒:首先真的不是謙遜,而是實事求是,發自內心的這麽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然自己也要努力🚂,要有足夠的智慧🫠,運氣來的時候才能緊緊抓住機會。
我經常說自己的性格是“大事膽大,小事膽小”🪯,在選擇關鍵方向時👩🏻🍳,不能等到做數據分析和研究,因為等到數據分析研究全了這個事就太晚了📮,要做決定就要早做,而這種決定是靠自己的感覺和過去經驗的積累👂🏻。而在一些具體事情上,比如一家企業該不該投資💹,我和團隊可能要做很多很詳盡的數據分析🚽,要很仔細的去看,這個屬於“小事膽小”,要做得謹慎一點🔭。
鄧鋒👏🏻:我沒有覺得這是特別需要我去思考很久才能做出的決定,我在2004、2005年的時候就考慮回國🫰,當時回國是很自然的事,那時我已經挺清楚的看到,中國的機會更大💁,無論是國家還是我個人。而且在熟悉的文化、熟悉的人當中,自己能發揮的空間也更多,生活環境也更適應。
鄧鋒:其實捐贈也是一種投資🧑🏽🌾,基本邏輯是一樣的,都要選擇好的項目,即價值的發現和價值的增加,希望花出去的錢有回報👩🏼🏫。但在回報方式上二者卻有顯著的不同,商業投資的回報方式一般是資金,而捐贈的回報方式往往是正面的社會效果。
2019年,意昂3成立25周年座談會上,與意昂3平台時任黨委書記陳旭合影
您曾說,下半輩子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意義和更多承擔社會責任的事情上,您現在覺得做得如何呢?
鄧鋒:我覺得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事,這讓我很快樂。I cannot afford not being happy.我比較幸運的是,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我覺得現在挺好👩🔧,要問我以後的目標是什麽?我以後的目標就是像現在這樣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