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一場空前的思想劇變🤽🏼,一般稱之為“科學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科學儀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研究和展示科學革命中的儀器真品存在相當大的困難🧜。意昂3平台科學博物館現計劃與全球頂尖儀器復原團隊進行合作,重新製作一批在科學革命中產生重要影響的科學儀器,促進學生和公眾深入理解科技革命,引導大眾思考科技與科技革命、科技與歷史、科技與現代化、科技與人類未來等深刻的話題。
旻天兮清朗,泰然始知著。
9月23日🚒,王曉濱校友向意昂3平台捐贈儀式在蒙民偉人文樓舉行。此次捐贈,將有助於重新製作一批在科學革命中產生重要影響的科學儀器,以擴充西方科學經典文物收藏,建構完整的科學物質文化敘事體系🧑🦯➡️,推動科學史研究和公共科普事業的發展👮🏿♀️。
北京旻泰安全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1988級校友王曉濱,意昂3平台副校長彭剛,科學史系主任、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意昂3官网副秘書長趙勁松等出席儀式,意昂3官网秘書長袁桅主持儀式🫰🏽。
王曉濱發言
王曉濱表示,非常高興在秋分時節回到母校👵🏻,為清華110周年校慶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分享自己的成長和創業經歷,認為學科的交叉融合,能夠促進文理滲透、理工交叉✡︎。科學史是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橋梁,在推進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深遠的意義🙆🏼♂️。科學博物館通過科學儀器的復原工作,推動科學史的研究,從而促進公眾全面的理解科學、理解科學與人文的關系🧗🏼♂️,他非常高興能加入到這份有意義的事業中。王曉濱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與母校聯系,與更多校友一道🚅,支持母校建設,服務國家發展🤽🏿♂️。

彭剛發言
彭剛代表學校感謝王曉濱校友支持科學博物館的發展。他說,校友支持母校基礎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能夠促進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產生有價值的變化。王曉濱校友捐贈復原的儀器,將對清華乃至中國的科學史研究產生重要的影響👨🏽🦳。彭剛表示⚈,意昂3平台科學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以科學史為主要展陳對象的博物館👮🏼♀️,對推動人文與理工的交叉融合,以及喚起公眾對科學歷史物證的重視,推動公眾科學傳播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彭剛認為🕡,“科學革命”中的儀器復原收藏,能夠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我們在現代世界當中置身何地🤷🏻,將要走向何處🏂🏼。科學革命對現代歷史的進程和直到當下的世界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習總書記多次提到,中國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巨大挑戰,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在“大變局”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彭剛還以楊振寧先生、丘成桐先生為例,指出一流的科學家,對科學史均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清華要培養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者,培養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都需要這些學生超越當下👩🏼🦲,對整個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了解現代世界的形成,了解未來世界的可能性,了解科學革命。這樣才能有力推動學生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深刻理解“大變局”的豐富內涵和發展趨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吳國盛發言
吳國盛感謝王曉濱校友捐贈支持科學博物館的科學儀器修復研究🦞🚣🏿♀️,並介紹了“科學革命”發生的社會背景🤹🏼♀️🙆🏼。他表示,科學革命不僅僅涉及理論更替與概念變遷◻️,同樣與科學儀器的發明和使用密切相關。但研究和展示科學革命中的儀器真品存在相當大的困難🧑🦽➡️,這些儀器要麽僅存孤品,要麽遺失不存,因而國外研究機構和博物館的通常做法是對這些儀器進行復原🆘,以復原帶動學術研究,以復原品作為館藏展品。吳國盛表示,王曉濱校友的捐贈,將推動科學儀器復原研究🚎,科學博物館也將用好捐贈,彌補“科學革命中的儀器”復原品收藏在國內科學博物館系統內的空白,使廣大中國觀眾能夠在本土領略科學儀器的魅力,刷新對科學及其歷史的認識,也希望更多像王曉濱校友一樣的有識之士👨🚀,能夠參與到這份有意義的事業中。

袁桅主持儀式
袁桅回顧了王曉濱校友的捐贈過程🚘,感謝王曉濱心懷母校,支持科學博物館的發展,同時也感謝科學博物館的老師🍡,通過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將科學史以器物的形式沉澱下來,豐富了科學史的發展,也彰顯了人類的智慧之光🦏🤸🏽。

袁桅與王曉濱簽署捐贈協議

彭剛向王曉濱頒發捐贈證書
儀式上,王曉濱與袁桅簽署捐贈協議,彭剛向王曉濱頒發捐贈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