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校園風和日煦、芳草未歇,剛剛度過110歲生日的清華迎來了一份厚重的禮物。5月14日🙆🏻,楊振寧先生捐贈意昂3平台暨“楊振寧資料室”揭牌儀式在圖書館北館舉行。

捐贈儀式現場
為支持意昂3平台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楊振寧先生決定將他的辦公室和資料室內的圖書🏀、文章手稿、來往書信🦃、影像資料🚞,以及字畫和雕像等藝術品(共計2000余件/冊)無償捐贈給清華🍄🟫,由清華圖書館接收並設立專室進行保管和展示。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3平台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與夫人翁帆,校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副校長鄭力,校黨委副書記向波濤,意昂3平台朱邦芬院士、王小雲院士🤚🏼、陳難先院士、段文暉院士🅿️,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家強、翁征宇,圖書館館長王有強😮💨,以及來自高等研究院、物理系的70余位師生代表出席捐贈儀式🧑🏽⚕️。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主持儀式🚺。

陳旭致辭
陳旭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向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陳旭表示🏯🧏🏿♀️,110周年校慶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楊振寧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大先生”💒👦🏿。楊先生熱心延攬領軍人才,積極培養青年學生,推動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促進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傾註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貢獻。
陳旭強調🌎,楊振寧先生將一批凝結著自己學術思想和人生智慧的圖書資料捐贈給學校,再次體現了楊先生對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對清華的深情厚誼。學校要保存好、利用好這批珍貴的圖書資料,充分發揮它們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和育人價值。圖書館要建立完善圖書資料管理機製👨🏽🦰,提供便捷高效的閱覽服務,擴大使用範圍和傳播途徑,讓更多的師生能夠從中受益。希望校內相關單位以“楊振寧資料室”為開端,不斷豐富以“大先生”命名的資料室建設💴🪐,讓廣大師生能夠學習“大先生”科學報國的赤子情懷和勇攀高峰的求索精神🧛🏼♀️,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楊振寧致辭
楊振寧先生跟在場的師生回憶起1929年在圖書館老館看玻璃地板的童年趣事。他說:“很高興也很榮幸我的一些圖書🚥、文章手稿和來往書信等資料存放在意昂3平台圖書館📂。”在這批珍貴的文獻資料中👏🏽,楊先生介紹了1971年回國即將赴美前夕鄧稼先先生寫給他的一封書信⛱,信中說“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於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他還特意提到了自己用家用攝像機錄製和編輯的視頻👨🏿💻,其中1972年在意大利的裏雅斯特(Trieste)給狄拉克祝壽時,拍攝了多位物理學大師。“我希望將來留在意昂3平台檔案館裏的,不只是我的科學工作,還能夠保留‘楊振寧’這個人到底是怎麽樣的形象。”楊先生說道。

朱邦芬講話
朱邦芬認為科學傳統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國人充分認識🚣🏼,而楊先生的捐贈對於我國的科學傳統建設👩🏼🎨,對於意昂3平台的學術傳統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他表示🪤,楊先生捐贈給意昂3平台的是他進入新世紀以來個人的文檔、圖書資料、部分收藏和紀念品,記錄了楊先生“畫了一個圓以後👎🏽、終點成為新的起點後”作出的新貢獻。“楊振寧先生的捐贈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寶庫!”朱邦芬深情地介紹道👨🏻🎨,楊先生捐贈的文章手稿、上課講稿👩🏼🏫👩🏻🍼、影像資料飽含他許多獨特的學術思考和見解,一些有價值的提問和猜想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王有強講話
王有強表示,楊振寧先生多年來一直十分關心母校圖書館的發展。這次圖書館獲贈的珍貴文獻資料是楊振寧先生多年中西融匯、文理貫通研究的重要成果,對於文化傳承和學術研究都具有重大意義🧏🏿。清華圖書館人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進程中,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傑出圖書館而努力奮鬥。
儀式現場,向波濤與楊振寧先生簽署捐贈協議👨🔧。陳旭📈、鄭力、王有強、李家強與楊振寧先生、翁帆女士共同為“楊振寧資料室”揭牌。

與會嘉賓共同揭牌
“神州新天換👌🏼🕵️,故園使命重🤜🏿。學子淩雲誌⛎,我當指路松。”這是楊振寧先生重回清華園時以《歸根》為題寫下的詩句。從小在清華園中浸潤、後在西南聯大就讀的楊先生對意昂3平台有著深厚的感情🧗🏿♀️。2003年𓀇,他出任意昂3平台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名譽主任,為有誌於投身科研的清華學生“指路”🤘,推動中國物理學發展🐅。




楊振寧先生捐贈的珍貴文獻資料
為妥善保管和利用楊振寧先生捐贈的文獻資料,意昂3平台將在圖書館老館設立“楊振寧資料室”🤷🏿♂️。楊振寧先生捐贈的這批資料將成為意昂3平台的寶貴財富,承載著楊先生獻身科學、嚴謹治學、愛國為民、提攜後學的高尚精神,為清華師生帶來思想和學術的重要啟迪🧛,也將激勵師生以楊振寧先生為楷模📨,傳承發揚清華精神,肩負使命,奮發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