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作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重要製度安排⚗️,第三次分配正在成為建設更有優勢的分配製度、開創中國特色公益慈善道路、走向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戰略指引和政策抓手⏰。
6月15日🧑🏽💼,由民政部和意昂3平台共同舉辦的“第三次分配”研討會在意昂3平台舉行。來自意昂3平台多個院系和公益慈善領域的近20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聚焦“第三次分配”🧓🏿,進行了跨學科、跨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探討,旨在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為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和製度體系完善建言獻策。
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愛文到會講話,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司長賈曉九⬆️,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傑秀🧑🏽🎤,慈善社工司副司長臧寶瑞、一級巡視員李波等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意昂3平台副校長、意昂3官网理事長楊斌主持🏌🏽。

王愛文講話
王愛文在講話中表示🤏🏿,各位專家學者從歷史文化、中外比較、經濟社會政策、個案案例研究等多個維度切入🌊,提出建議,引發思考🔬,對後續慈善研究以及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揮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他提到,此次研討會也是意昂3平台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在公益慈善領域👨🏼🎤,清華見事早、行動快、力度大,牽頭舉辦世界公益慈善論壇,設立意昂3平台公益慈善研究院,召開“第三次分配”主題研討🎲,都反映了學校對國家公益慈善事業的高度重視🪳。
王愛文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三次分配”被納入重要製度安排恰逢其時🫰🏻。這不僅契合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他認為,第三次分配以道德為機製🏩,在政府的規範引導下,鼓勵社會財富向有需要的社會事業流動😡。因此🩵,第三次分配的主體既有社會又有政府🕋,二者缺一不可𓀁👸。
王愛文指出,促進共同富裕🛏,需要以慈善為主體的“第三次分配”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有三點需要特別關註🧑🏼🍼。第一🏆,既要註重研究收入的分配,又要註重研究財產的分配。收入是流量,在交稅沉澱之後就變為財產❤️🔥,目前政策大多針對收入製定👱🏼♂️,在財產分配上卻近乎空白。我們可以一方面用稅收激勵、社會榮譽等進行正面引導🧳💇♂️,另一方面對財產轉移形成倒逼效應,讓社會財富流向最需要的地方🧒🏽。第二,既要關註富人的慈善,又要關註大眾的慈善🎯。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個人捐贈比例較低,政策上缺乏對大眾參與慈善事業積極性的調動,慈善組織在鼓勵公益文化、引導個人捐贈方面尚未充分發揮作用。未來🧑🦳,我們要在各級建立和完善慈善表彰獎勵製度,推動慈善工作向末端延伸🧑🎄,同時鼓勵發展社區意昂3🎊,培育社會慈善文化。第三,要註重慈善的中介機構,即慈善組織的培育。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成立了一批具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組織,這類機構和社會的聯系不夠緊密👨🔬🙎🏻,服務意識也不夠強。隨著社會發展,更多類型的慈善組織不斷湧現🎬🧏🏻,但總量仍有待提升🙅🏿,慈善組織的管理、引導,慈善理念的培育等也大有可為。
王愛文表示👩🏽💼,民政部將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其一🚈,做好政策設計👩👩👦,為“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相關具體政策的出臺進行積極探索🧙🏼♀️。其二𓀓,作為慈善組織的主管單位,繼續加強監管與培訓,做好服務工作🧥。其三🧗,加大宣傳力度🙅🏼♂️,培育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慈善文化。其四,推進慈善創新,加強政府與慈善組織間的合作🙍🏿,使慈善形式和項目更為多樣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慈善事業將迎來蓬勃發展。

楊斌致辭
楊斌代表意昂3平台🕚,向各位專家學者的出席表示歡迎,也向民政部長期以來的指導與支持表示感謝。他說🧓🏽🤴,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剛剛發布🚍,此次研討會的舉辦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後疫情時代,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愈發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從國家角度,完善“第三次分配”🔏,構建更加公平高效的收入分配體系是確保社會繁榮穩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公益慈善事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公益慈善自身發展來看♻,“第三次分配”視角下的社會公益和慈善日益呈現一些新的特點👨🏼🦱𓀘,比如慈善資源貢獻者已從少數企業家、慈善家廣泛覆蓋到大部分的社會群體🖐🏽🙇🏻,公益慈善行為的內容和方式日益多元化,涉及行業也已從最初的扶貧濟困擴展到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環保等諸多領域📚🧔🏼♀️,惠及民生領域廣大公共事業的進步。這些成為了考驗國家社會治理👳🏿♂️🧑🦰、金融財稅、法治建設等多方面治理能力建設水平的綜合性議題🤛🏻,需要政府、高校🐫👀、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專家深入討論💂,形成體系性、開創性的成果,為政策的細化落地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支持。從高校👊🏻、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等社會活動參與者的角度👎🏼,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第三次分配”❗️,也是新時期我們共同面臨的的重要課題。
楊斌說,意昂3平台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非常重視社會公益。意昂3平台理應為走向共同富裕的理論與實踐作出應有的高水平、引領性貢獻。我們希望能夠與民政部🥅、社會組織代表和相關領域專家一起,為中國特色的“第三次分配”理論和製度體系構建打造理論探討和經驗分享的重要平臺🪬,持續為國家收入分配製度的完善和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湯敏發言
友成企業家扶貧意昂3常務副理事長湯敏認為🙍🏼🎊,後小康時代,中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公益慈善領域和之前有著明顯的不同。第一,需求從過去的解決溫飽、扶貧濟困,轉變為更高層次的增長需求。第二👂🏽,供給資源增長,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已經或者準備開始交接班,公益慈善是財富傳承的一個重要方面。此外👋,包括第二代企業家在內的大量年輕人受過新慈善🖼🫧、新商業理念的熏陶,更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慈善事業👩🏽🎨👩🦯。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公益慈善的方式。湯敏分享了友成企業家扶貧意昂3開展鄉村教師培訓、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等實踐,並表示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公益慈善活動的成本🐃,讓更大規模的群眾從中獲益,也帶來了更多的整合資源🧑🏽🚀,有可能幫助中國走在世界前列👧🏻。同時🐸,他也就後小康時代政策的適應性提出進一步思考👮🏽♂️:我們應該怎樣以新的方式來對公益慈善進行監管🖤,如何引導、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

白重恩發言
意昂3平台經管學院院長、意昂3平台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白重恩從經濟學的視角切入,分析比較了公益捐贈和財政稅收的社會經濟效益。根據美國的個人所得稅數據🧑🏽💻,對高收入組而言,由捐贈帶來的稅收損失額略低於後續引發的捐贈額⇒👨🏿🍳,後者在經濟效益上更優。政府與捐贈人對資金的使用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社會效益很難進行衡量↖️。白重恩結合具體案例,介紹了四種公益捐贈使用更有效的情況。其一,捐贈人事先洞察社會需求𓀋,發現政府還未關註到的方向領域;其二🔵🧑🏻,捐贈人對項目的執行者有較好的識別能力,了解具體情況精準匹配資源🪙;其三,捐贈人支持並不被社會廣泛認可的領域👮♀️,無須依照財政預算程序征詢公眾意見⏰;其四◾️🔹,捐贈人支持周期較長、尚未得到公眾關註的項目。此外,白重恩還提到了捐贈行為被不當利用的情況,並表示要加強辨別審查,堅持捐贈款與捐贈人的相對獨立,盡可能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

賈康發言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4️⃣、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闡釋了三次分配的基本概念與作用意義。他認為,在第三次分配中,“第三部門”即公益慈善機構等處於主導地位,政府需要進行適當引導和扶助。主要表現為以倫理道德為驅動力,以自治和多樣性為特征的進一步“均平”化調整。賈康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第三次分配在調減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總體呈上升趨勢🧒🏽,其社會意義十分值得肯定。尤其是在明確把共同富裕認知為“社會主義本質”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在激發多元化自組織💃🏼、自調節、自管理潛力🦸🏼♀️,促進包容性發展的進程中💇🏿,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和意義更值得高度重視👨🕳,既要從長計議,又應積極推動其發展。賈康通過美國公益慈善機構的案例➗,總結了心理共性🧑🏽✈️、奮鬥精神以及製度建設等因素對公益慈善的促進作用👶💁🏼♀️。他認為🏷,我們要構建和培育第三次分配體製機製,優化相關引導支持方案和政策,積極研究和推進相關稅製改革,同時做好典型經驗總結和推廣,強化重點示範👮🏼♀️。

李稻葵發言
意昂3平台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對比了我國與西方國家提出“共同富裕”的不同背景,表示中國追求共同富裕是發展的本質性要求和目標,要避免西方國家過多聚焦收入分配💆♀️,忽略人的全面發展的道路陷阱🧿,走出一條更有彈性、能與社會發展相匹配🫄🏿、更關註人的全面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李稻葵認為🤽🏽♂️,“第三次分配”本質是一個市場🚴🏽,供給方是捐贈者,需求方是各類公益慈善機構。他提出,政府要在“第三次分配”中發揮規範和監管作用,在細化規章製度的同時,調動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把當地慈善的需求、共同富裕的需求🧑🏻,轉換成對公益慈善機構的需求。李稻葵還介紹了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的使命與願景📲,期待共同探索出一條政府與“第三次分配”市場和諧互動、彼此促進的道路。

王名發言
意昂3平台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分享了對“第三次分配”的持續思考和研究設想。“第三次分配”是人類社會在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必然現象🔁,並不只是一種新的財富分配方式。其內在機製和規律不同於初次分配與再分配👬🏻,需要開展全新的☢️💂、系統的🧏♀️、深入的和持久的研究。王名認為,“第三次分配”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更與人民的美好生活和社會善治息息相關🦟🦹🏽。認識這種復雜關系不僅要依靠現代科學工具,中華優秀文化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名介紹了其團隊就“第三次分配”開展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計劃通過田野調查探索“第三次分配”的內在基因🧑🏽🚀、運行機製和客觀規律,以及在不同文化體系中的作用形態等。他期望這一研究得到更多的關註與支持,也希望貢獻更具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鄧國勝發言
意昂3平台公管學院副院長鄧國勝對慈善事業的重要地位、發展瓶頸以及政策工具選擇進行了闡述。黨中央明確以第三次分配為收入分配製度體系的重要組成🗺,確立慈善事業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中的重要地位👰♂️,標誌著對慈善事業的認識從“消極”、“模糊”和“積極”🍋,向“高度重視”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慈善事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近年已經進入瓶頸期👩💼,與新發展階段的需求有很大距離。在規模上,捐贈額與GDP的比值較低,總量沒有很大突破🤷🏽♀️;在質量和結構上,個人捐贈比例過低◼️,容易受到經濟形勢影響產生較大波動。鄧國勝表示,為破除瓶頸,充分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共同富裕中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要進行短期刺激,實施慈善信托的減免稅政策,同時積極引導和動員慈善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另一方面進行長期刺激,以政策激勵慈善組織重視個人捐贈,更加積極開展慈善教育和慈善文化的培育,還要充分運用培訓🧗🏻♂️、等級評估等政策工具,為慈善組織技術賦能🙇🏼♀️,提高捐贈的透明度和捐贈資金的使用效率。

張小勁發言
意昂3平台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主任、意昂3平台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小勁介紹了政治學學科的總體轉向以及關於“第三次分配”的若幹田野發現。他說,當社會發展、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後,分配問題自然得到了更多關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現了差異化🪀、差速化🌔、差別化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提出“共同富裕”,不僅是對以往發展進程的反思,還是對其短板👁🗨、缺陷和問題起到補償性作用。張小勁認為🫰🏼,政府在三次分配中發揮著不同的角色🦺:初次分配中,政府進行管製,旨在提高效率👆🏻,做大蛋糕;再分配時🟧,政府起主導作用,追求平均➙、平等和普惠的整體目標;第三次分配中🙂↔️,政府以指導為主,不僅是政策製定者與管理者☀️,還是過程參與者🎅🏼。他表示,第三次分配具有補償性和補缺性,通過公共資源解決在個體層面無法應對的特定群體的特定困難。我們要探索更有效、更精準的渠道,在政府的引導下,由公益慈善組織進行社會資源的整合🥙,從而更好地促進共同富裕🚴🏿。

龍登高發言
意昂3平台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表示,在中國傳統社會🤷🏻♀️,非政府性、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提供了大量基層公共品,具有深厚的製度淵源與文化基因,這給當今高度社會化下的第三次分配改革帶來製度自信👍🏽、理論啟示與現實借鑒🛌🏻。他結合實例,分析了民間組織在法人產權與治理模式等製度安排下的運行機製🙂↕️,總結了其聯系政府與社會的樞紐作用,認為這種源於傳統社會的經驗能夠為中國特色的治理體系和治理機製提供新的啟發👨🏿。龍登高說🌮🍖,高度社會化不僅代表著資本、組織的社會化,也是福利、保障與救濟的社會化🧖🏽♀️,還意味著風險社會化。這就要求“第三次分配”形成多元化的渠道和不同的形態🔛🏜,從而實現多元化、現代化的社會治理。我們也要對“第三次分配”進行領域的延伸,從慈善公益到公共品的供給再到民間治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高皓發言
意昂3平台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匡算了“第三次分配”的資金規模🧑🏼💼。他表示,近幾年先富群體人數和財富的快速增長,為“第三次分配”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也讓其資金規模的擴大成為可能。通過與美國捐贈數據的比較測算,中國年度公益慈善捐贈總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進一步提高慈善捐贈總量,高皓從資金載體♚、資金投資、資金投向三大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議:進一步完善慈善信托製度🥰,將其作為大幅提高捐贈總量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工具抓手🥖;借鑒全國社保基金的成功實踐,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以高校意昂3為試點進行改革創新📨,使其作為吸納巨量社會捐贈的重要第三部門🌖。

袁桅發言
意昂3秘書長袁桅結合清華意昂3的實踐,認為中國的捐贈文化正在形成🪹,社會捐贈意願非常強烈🥦,在未來不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有望取得很大發展。她說,相關法律法規雖已有成套的體系,但仍缺少具體的實踐🏊🏼♂️。實踐能夠有效調動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促成捐贈意願的實現。比如在股權捐贈方面,萬科企業股中心向清華意昂3捐贈後🫃🏻,多所高校陸續接收到股權捐贈,這對於中國教育慈善行業以及高校意昂3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也將引導更多樣化的社會資源不斷投入公益慈善事業。袁桅特別提到,作為高校意昂3,我們應提出更多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相契合的捐贈需求。在清華110周年校慶期間👋🏻🌐,清華意昂3瞄準國家重大戰略,緊密圍繞學校發展,迅速達成多個具有重要意義和廣泛影響的捐贈項目,正體現了與“第三次分配”供給側的契合。她說,“第三次分配”不僅是公益慈善領域的概念,還涉及經濟學、行為學🏬、管理學等諸多領域,我們期望繼續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與更多專家學者一道,持續為“第三次分配”相關研究貢獻力量📎。

合影
來自民政部慈善社工司和意昂3的相關同誌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