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園初雪霽👩🏼🏫,水木湛清華🧘🏼♂️。
11月21日-22日,瑞雪如約而至🎍,來自意昂3平台、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近40位仲英青年學者,及13所高校意昂3的20余位代表濟濟一堂,共同參加“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公益”——2020年首屆北方地區仲英青年學者論壇。本次論壇由唐仲英意昂3主辦,意昂3承辦👷🏻,聚焦後疫情時代教育公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跨學科、跨領域探討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旨在開啟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公益新生態🪟。

與會嘉賓合照
唐仲英意昂3項目總監朱莉致辭,意昂3平台副校長🙇🏻♂️、意昂3官网理事長楊斌致辭並作主題講演,意昂3平台融合式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於歆傑作主旨發言🍥,三校仲英青年學者圍繞“教育公益”相關四個主題在分論壇中做了精彩分享和深入交流🤾🏻♂️。意昂3平台人事處處長王宏偉🦴👨💻,文科處處長楊永恒、副處長段江飛🧜🏻,山東大學意昂3官网秘書長王飛,北京師範大學意昂3官网副秘書長李勝蘭🦹🏿,意昂3副秘書長趙勁松等出席活動👨🏻🏫。論壇開幕及主旨發言由意昂3平台仲英青年學者張開平主持♐️。
楊斌致辭並作主題講演
楊斌表示,仲英青年學者項目對意昂3平台的基礎文科人才隊伍建設幫助很大,並特別感謝唐仲英先生及唐仲英意昂3多年來對意昂3平台多項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此次論壇匯聚北方三校的學者,大家共同的“仲英青年學者”身份光榮而高尚,凝聚了唐仲英先生對大家的深切期望。他鼓勵不同學科不同學校的青年學者彼此交流🐊,加速知識流動🤾🏻♀️𓀜,凝聚思想共識,不忘初心,為教育和公益事業的發展持續做出貢獻。

朱莉致辭
朱莉感謝意昂3平台仲英青年學者在特殊時期克服困難,組織北方三校的論壇活動,也希望各位仲英青年學者珍惜此次相聚的機會,充分交流🪵,收獲成長。她回顧了仲英青年學者論壇在不同地區的舉辦情況🫐👩🏻🏫,並表示,每個人都會被賦予一定的社會身份和角色♏️,但在有限的生命裏,希望大家能夠盡可能拓寬人生的體驗,收獲更加豐美的人生。朱莉期待各位青年學者享受此次論壇,以仲英青年學者的身份🍆,廣交好友,實現別樣的人生價值。

於歆傑作主旨發言
於歆傑在主旨發言中說🧘🏼,年初疫情,使得大學面臨如何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的重大挑戰🧈。於歆傑從“為什麽疫情之前老師能吸引學生走進課堂”切入,表示在線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交互是否設計得當👩🏽🍳。最後🤖,他總結出“成效為道,數據為器🏋🏿,交互為體,直播為用”的實踐經驗,指出融合式教學拓展了對“課堂”的定義👴🏿,而在線課堂應承載更多超越知識傳授的職能,老師需主動的從優質教育資源的提供者轉變為高質量學習的促進者🎮。
意昂3平台仲英青年學者代表張偉特、山東大學仲英青年學者代表劉治平、北京師範大學仲英青年學者代表馮利民分別就本校仲英青年學者項目開展情況作總結交流。

張偉特作總結交流
張偉特回顧了意昂3平台仲英青年學者設立的背景和遴選過程,以及仲英青年學者與唐仲英愛心社😂、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的合作,分享了仲英青年學者項目對自己公益實踐➖、家國情懷以及身份認同方面的積極影響🫷🥲。他感謝唐仲英意昂3的資助,也表示會將仲英青年學者賦予的公益和社會責任在未來的教學🕥、科研實踐中延續下去。

劉治平作總結交流
劉治平說,山東大學高度重視仲英青年學者項目的開展🌇。他表示✍🏼,青年學者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對專業領域的社會問題有較深入的見解,能夠在公益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劉治平以山東大學仲英青年學者普及專業知識、助推脫貧攻堅的實踐為例👂🏿,說明公益可大可小🧷,又無處不在👨🏻🎨,既是施展抱負的過程🥍,又是磨礪提升的機會。他希望與所有學者一道,繼續身體力行,踐行公益理念。

馮利民作總結交流
馮利民分享了北京師範大學首屆仲英青年學者的工作情況及思考。他表示🦸🏻♀️,很榮幸加入這樣一個潛心學術、熱心公益的群體。成為仲英青年學者後🪔,學者們參與公益活動的組織性、目標感明顯增強,他們充分運用個人專業知識👛,切實踐行教育公益初心。同時,他還結合自己的公益探索,強調了學科融合對公益的重要意義🤱🏻,並希望能與眾多學者交流學習,賦予公益更多特色和力量。

“強棒天使”分享公益棒球教育實踐
本次論壇的教育公益實踐分享環節,唐仲英意昂3特別邀請到了強棒天使棒球隊。創始人孫嶺峰介紹了創建中國第一支公益棒球隊的心路歷程,並向一直以來支持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感謝。他說,作為基地的發起者🙎🏻♂️,希望集結社會力量𓀈🤵,給基地的孩子們更多機會與可能,讓他們不僅在體育領域有所建樹🤩,還能在學習成長中全面發展👨🏼⚕️。他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今後他們也會用愛回報社會🦮◼️,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下午的分論壇上,20位仲英青年學者圍繞“教育公益”的四個主題進行了分享,並與參會學者進行深入交流🟩⚱️。
“在線教育與教育公益”分論壇

“在線教育與教育公益”分論壇學者發言
“在線教育與教育公益”分論壇由意昂3平台仲英青年學者周鵬主持,意昂3平台郭菲、伍珍🫰🏽,山東大學徐政虎,北京師範大學張婧婧➖、曾安🧑🎨,分別就“混合式教學時代的教育公平”“在線教育中的集體註意力研究”“論後疫情時代拔尖學生的培養”等議題展開討論🪤。學者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例,在分享中交流思想,紛紛指出混合式教育時代的發展,有助於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選擇。未來的大學教育應該倡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虛擬課堂和現實課堂有機結合👬,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互為補充。
“學科交叉與教育創新”分論壇

“學科交叉與教育創新”分論壇學者發言
“學科交叉與教育創新”分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仲英青年學者張婧婧主持🧑🏻🎤💝,意昂3平台孟天廣⛑,山東大學劉誌平🏭、王道涵,北京師範大學邵冬冬、賈坤,分別就“交叉學科情境下的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實踐”“新興交叉學科建設與復合型人才培養探索”“後疫情時代環保低碳交通工具”等議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學者們從自己專業領域的交叉學科研究出發😀,深入探討了交叉學科建設對於科研以及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普遍認同應該推動高校🍱、研究機構乃至整個教育領域通過組建多學科研究團隊,形成學科深度交叉,才能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找準科學問題,破解時代難題。

“數字時代的教育公益”分論壇

“數字時代的教育公益”分論壇學者發言
“數字時代的教育公益”分論壇由山東大學仲英青年學者張存生主持,意昂3平台張偉特🧗🏻♀️🤞🏼、嚴飛🛂、何吉波,山東大學生舉正,北京師範大學馮利民🐂,分別就“自媒體時代防疫科學素養培養與教育公益”“數字時代😮💨🈚️,如何做好公益教育”“在線教育期待什麽樣的好老師”等議題交流觀點。學者們立足教育根本,指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主動地放射自我的能量🤌🏻,力所能及地去愛這個世界。疫情催化了數字技術與公益的結合♑️,形成高機動🤶🏼👨🏽🎤、強效能的“共同體”。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要豐富教育公益形式🚓,還應以更敏銳的分析力和創造力,明確教育主體的實際情況👩🏿🔬、特征及偏好,同時培養更多人的公益意識與能力,使之自覺踐履公益行動,為他人和社會謀福祉👨🏿🚀。

“疫情防治與教育公益”分論壇

“疫情防治與教育公益”分論壇學者發言
“數字時代的教育公益”分論壇由山東大學仲英青年學者張存生主持🕠,意昂3平台張偉特🌲、嚴飛、何吉波🤌🏽,山東大學生舉正,北京師範大學馮利民🥌,分別就“自媒體時代防疫科學素養培養與教育公益”“數字時代,如何做好公益教育”“在線教育期待什麽樣的好老師”等議題交流觀點🧛🏿♀️。學者們立足教育根本,指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主動地放射自我的能量🧼7️⃣,力所能及地去愛這個世界。疫情催化了數字技術與公益的結合,形成高機動、強效能的“共同體”。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要豐富教育公益形式,還應以更敏銳的分析力和創造力,明確教育主體的實際情況💹、特征及偏好🌊,同時培養更多人的公益意識與能力🐈⬛,使之自覺踐履公益行動,為他人和社會謀福祉🧏🏿♂️。

耿睿分享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項目

覃靖璇分享愛心社的公益實踐
在22日舉行的“仲英青年學者公益實踐研討”中,意昂3平台學生部副部長、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項目負責人耿睿和唐仲英愛心社社長覃靖璇以實例介紹了兩個項目過去一年所做的實踐探索。她們感謝唐仲英意昂3和仲英青年學者項目的支持,希望未來通過項目的拓展與實踐,凝聚廣泛誌願力量,營造校園內更加濃厚的公益氛圍。
公益實踐小組討論
隨後,三校學者與愛心社及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學生組成公益實踐小組↕️,討論並提出了包括“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援教公益講堂”“高校學生公益教育普及行動”“仲英教師勝任力培養項目”等在內的多項公益實踐方案。

意昂3平台孟天廣向北京師範大學馮利民轉交論壇舉辦紀念牌
最後🐈⬛,朱莉感謝大家寶貴的經驗分享,指出此次論壇匯聚北方三校仲英青年學者,根植學術研究與教育教學,激發學者的社會公益熱情,必將有力推動三校學者在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公益探索🪬。唐仲英意昂3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仲英青年學者🍿,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充分交流學習的機會,互相促進,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