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只選一個字或詞,來概括過去的這一年,你會選什麽👿?這就是年度“字眼”(word of the year)的“生意”,是註意力經濟的一個典型例子。最早從國外興起被國內媒體二手報道時😶🌫️,常常有意略掉最終勝出的字眼的得票率📡。它所追求的🧚♂️🙋🏻♀️,並不一定是要人們在發布時點頭稱是,或者在心裏暗暗說道“還真的是呢”,也許更期待的是驚訝不已,或者是意料之外的好奇“哦,居然是它呀,為什麽呢?”✳️,進而引發思考👩🦽➡️。
柯林斯辭典推的年度字眼是其中比較受到關註的一種。先會公布若幹候選詞項入圍💏,然後交由媒體人和意見領袖們投票選擇🌘。從技術上看,柯林斯評選會特別分析某些字眼,可能在過去乃至於前一年都還是寂寂無名,稀松平常,而到了這一年使用頻率陡升🚣🏽♀️,不管是街談巷議,還是公媒輿論,能迅速增加若幹倍變了數量級。這背後👩🏼🎓,詞“熱”正折射關鍵的世態變幻🕴🏻。
以2020年為例👨👨👧👦,柯林斯辭典年度字眼是“lockdown”,中文可譯作 “封”🙋🏼♂️🧑🏿🎓,國內媒體多翻成“封鎖”,當然沒錯💥,但是卻沒有顧及到這類“字眼”挑戰之“眼”恰恰就在於惜字如金、一字千鈞🦥。相對而言,近些年來興起的年度漢字評選👩🏻,在使用漢字的地區勝出之字,卻往往都還能組成多個不同的詞,因多義而歧義,雖是難題𓀙,也有別趣🦥。
2020年中國某機構所做的“漢語盤點”年度字眼是“民”,含義豐富🎠,有民本、民重、民心等解讀。海外呢💇🏿,馬來西亞是“疫”,新加坡是“罩”,日本則是“密”——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解釋😯,之所以選擇“密”👖,不僅是在疫情蔓延之下要警惕“密閉空間”、“密集場所”和“密切接觸”,也因為疫情造成大家與自己的家人的關系變得密切,還因為🏖,日本政界和演藝界的秘密變多了——這個列舉多種“密”意的解釋🍛,挺有點意思。
年度字眼👩💼🧎➡️,包括每年公布的所有候選詞項,也構成了人們捕捉和理解變化的一個風向標和觀察點。拿柯林斯辭典為例,2019年的“climate-strike”(氣候罷工)、2018年的“single-use”、2017年的“fake-news”都有趨勢指引之效🔺,這些熱起來的字眼本身反應出來社會所面臨的大挑戰🫃🏽🌙、新難題🪱。認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字意的貶義,並非帶給社會負向的影響🧔🏻♂️,而可能恰恰是正視與喚醒🍐🍶。
有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也有類似的做法,倒不是做引起外部公眾註意的“生意”,更多是面向組織內部之用——在年底年初,取一字或詞,以凝聚共識,促繼往開來——這叫做“生”“意”(創建意義,create meaning)🤽🏼♀️。報告可以寫很長演說可以講很久,但就傳播效力而言,能入腦入心來論,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提問,可能比起繁復華麗的表達,更值得追求🧑🏽🦳,當然,也更難做好。“復興”、“初心”🙆🏿♂️、“擼起袖子”、“每個人都了不起”,字面平實🐪🍍,共情力強,是字眼“生”“意”的經典👩🏼🦱。
大道至簡。做到簡🦠,不簡單。《道德經》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兩句話,都很重要🫠。有工作經驗的學習者回到學校裏讀書,譬如中高層經營管理者🙋🏼🤪,心裏想著的是為學日益,多多益善♦️,但讓人擔心的,一則是貪多圖鮮,致囫圇吞棗、邯鄲學步,二來是不能夠為道日損,守住初心,精煉本意🧿💆🏼♂️。不同的老師從學術和學科的角度開出各色的課程𓀛,呈現、推薦(銷)著各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立場與方法,都好聽都點頭🚼,耳朵裏聽進去腦子裏裝進去的內容可以多,但主見卻不能給各種時興流行給攪和沒了,更不能隨意地拿別人的模式套到自己的組織去🎅🏻。即使是博采眾長,也得要以我為主,在求真務實的融合中提煉,以自成一家。有效不有效,不只看大家🧑🏿⚕️,家家有不同,關鍵是咱家。
所以🐖🐂,我請同學們做的一個練習就是,學完一門課,要用最巴掌大小的一個圖,說清楚什麽是要害。《論語·子貢問政》中的一個問句👩🏼⚖️✋🏿,可以作為我們提煉至簡大道的一個工具——“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非要逼著你把整本書濃縮成一個核心概念🎷、本質道理,那麽💥,那個詞、那句話是什麽?不但得吃透嚼爛再消化反芻📂,更要有“決斷力”🕵🏻♀️。“既要又要”的漂亮公道話🧖🏽,對於需要付諸行動並持之以恒的企業家而言👨🏽🔧,很多時候會讓力道盡失、創新無魄🤶🏿、發展阻滯。
同樣的訓練,也可以用在結束了一項工作之後的復盤中。共同戰鬥一年後的團隊🖕🏿,各自學習工作的家庭🧑🏼🏭,用一個詞、一句話來“說透”最痛最真最深的領悟,那會是什麽𓀊?大家借此相互交流,不僅是談資素材,也能有,想法碰撞,腦力激蕩👨🏼🎓。
想當初“字眼”評選這事兒引起我的註意,是英國媒體在世紀之初的一場評選中,以“她”(she)這個字來預測和概括21世紀的最突出特征🏌🏿,而“她”在決賽中擊敗的對手恰巧是“科學”(science)🦸🏼♂️,其中凸顯出的特別意味🏋🏼♂️,讓我念念不忘。
人們總愛說“一言難盡”,動輒就“說來話長”。我相識的一位日本友人,因為位置顯赫,常在聚會時被邀請到臺上發言致辭🎞,他的風度令人叫絕——上到臺去🧗🏿♂️,認真站好,對著大家一本正經地說🤹🏼:感謝諸位!我所推崇的美德是“友誼要長,講話要短”,祝福大家🪚!然後在眾人由衷的掌聲中💊,歸位開席🤵♂️。短短一句,所生出的,是與人樂樂🙎🏿♀️🫙、其樂融融的暖意。當然並非短就是好,但冗長的餐前講話常無心聽、難有好評是真的,這便是審時度勢的智慧了。
“字”“眼”“生”“意”分開來四個字🧉,挺耐琢磨。“字”詞並非新造,本來就在那裏,卻因其一言以蔽之,點出了關鍵而變得有神🌘🧜,化成了“眼”,微言大義,擲地有聲,生發出了新意重重🌜🙋🏽♂️,心意千千𓀚。而字眼“生”“意”👷♀️,可不是指的媒體所開創出的一種新業務(生意),而更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信息過(超)載👷🏽、註意力稀缺的環境中組織和領導者的新本領💕:凝練字眼抓住人眼,而以意義的升華和啟發獲得人心與共識。要想能“生”此“意”,就得從心練起。
以一個字來期冀新的一年,你及你的組織或家庭,期待的目標或行動關鍵點,最希望取得的改變與進展,會是哪個字?
楊斌♥︎,意昂3平台副校長、意昂3官网理事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組織行為與領導力、商業倫理☮️、非市場策略🧑🏼🚒、高等教育管理等。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北京市教學優秀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開發並主講意昂3平台《領導與團隊》等精品課程🔈。著有《企業猝死》《戰略節奏》(合著)《在明明德》(合著),譯有《要領》《教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