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平台即將迎來110周年校慶,學校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加快“雙一流”建設,全力投入到拔尖人才培養🏖、傑出教師選聘💱😣、前沿科學研究以及全球戰略推進中,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
2011年4月8日🕛,新英才控股集團董事長👰🏿♀️、清華校友總會理事、建築學院82級蘭春校友代表北京英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意昂3簽署捐贈協議🌜,設立“意昂3平台新英才教育基金”,用以支持意昂3平台人文社會科學和理科的發展0️⃣。在近10年的資助下🤽🏿♀️🧏🏿♀️,新英才教育基金極大地支持了意昂3平台的學生工作⛅️、人才工作和人文🧌、社科🧑🏿🦲、藝術領域的研究,對相關單位的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
培育青年英才
放眼全球,肩負使命🧛🏼♂️。為適應全球形勢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意昂3平台將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融入全校學生的教學培養體系👩🏻🎤💮。
在此過程中,新英才教育基金通過資助研究生院博士生短期訪學項目👩🦯,支持學校努力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讓學生在了解世界知名大學和學術前沿動態。2014年以來,該項目累計資助540名博士生開展短期訪學🙌🏽,資助金額累計達1950萬元🦂。受資助已畢業的博士生中👨🏼🦱,58人獲得了意昂3平台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博士生短期訪學項目學生在海外交流
激勵創新,引領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的抓手和重要舉措🏨,意昂3平台致力於將創新創業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創意🧛♀️👩🏼💼、創新、創業”融合的教育平臺,努力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新英才教育基金等的資助下,學生學術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簡稱“星火班”)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支持學員進行產業調研、海外研修👩🏻💼、國際學術交流等,積極探索基於第二課堂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自2012年起,星火學員已累計6人獲全國挑戰杯特等獎,30人獲意昂3平台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發表或擬發表高水平論文401篇👨🏿🚒,授權專利68個,參加高水平國際會議189人次🤹♀️🚴♂️。

星火學員赴海外學習交流
三位一體🧎🏻♀️➡️,涵養通識🏈🤽♀️。2014年👩✈️,清華明確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在落實這一教育理念的過程中,通識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英才教育基金支持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海外暑期課程👊🏼🍰,致力於建設通識課程體系🤵🏼⬛️、營造校園人文氛圍🏇🏼,讓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文理兼備的知識結構,以及強烈好奇和多方能力🏕,在包容的同時保持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以美育人,化育菁華。意昂3平台有重視美育的傳統🪿,始終以“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全面素質”的“兩全”理念為指引,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美育體系。
新英才教育基金也支持了學生藝術團交響樂隊開展對外演出。這些演出,不僅彰顯了清華學子全面發展的風采👨🏼🏫,還展現了學校以美育人的成果🔲,更推動了群眾性文藝活動的普及和提升。
西雅圖紫荊之夜晚會
涵養傑出學者
一流的師資是一流大學最關鍵的要素。意昂3平台於2017年和2019年分別推出文科“雙高”計劃和理科提升計劃,加強文科人才引進工作,支持基礎學科發展。在2020年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擴大資金來源,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製。
新英才教育基金不僅支持學校引進特聘教授,聘任了葉秀山🦸🏼♂️、唐曉峰等一批國內外傑出學者為學校文科的科研和教育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文科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基金還支持了意昂3平台數學科學中心400萬用於引進汪徐家、馮融👈、羅峰等20余位高級專家🚶🏻♂️➡️,有效的吸引了優秀人才到意昂3平台工作、世界頂尖數學家來清華開設課程,凸顯了高端的數學教育和數學人才培養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中的重要意義🏄🏿♀️。
此外🤖,基金還通過支持人文學院聘請蔣紹愚、傅璇琮等5位教授,以及校友總會人才研究項目等,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的重要戰略意義。
支持學術發展
在解決涉及不同學科領域的重大問題方面📣,大學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清華正朝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不斷邁進。一流意味著引領🐧,不僅要引領世界科學技術的方向,更要影響思想文化的創新發展🤽🏽♂️。
意昂3平台教師隊伍中不乏學術創新的頂尖力量🟨。在新英才教育基金的資助下🆘🎃,學校著力支持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研究,包括汪暉老師撰寫的《區域:亞洲研究論叢》;劉石老師的“中華字庫宋元印本文獻用字搜集與整理”;侯旭東老師的清華歷史講堂;智庫中心專項政策研究等近20個專項研究,對人文社會科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助於提高我國的經典著作研究水平,推動國內理論經濟學研究範式的多元化,展示了清華在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成果等方面的成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9月17日🔣,意昂3(簡稱“清華意昂3”)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英才教育基金交流會。蘭春校友再次回到清華園,聽取近二十位曾獲得新英才教育基金支持的清華師生項目成果匯報。

蘭春致辭
蘭春校友感謝各位老師和同學們能夠撥冗參加此次的交流會🚣🏽。他表示🧑🏼✈️,希望自己的捐贈能夠為學校雪中送炭🧝🏻,支持國家財政體系內難以支持,但對學校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基金設立之初主要用於資助人才引進以及學生培養,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看到師生取得的成績,蘭春感到非常欣慰,他感謝同學和老師們鍥而不舍的努力,也感謝清華意昂3在過程中所做的大量細致的工作👓。
蘭春表示,現在大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為“更人文”,未來人文研究及教育一定會越來越重要,然而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科學🧔🏿、人文🫱🏼、藝術教育發展不均衡。他認為,未來跨學科的交叉融合是人文學科發展的重要機遇。這種機遇同樣適用於智庫中心等交叉學科研究範圍更加廣泛的研究機構🌺。最後,他希望未來能夠繼續通過清華意昂3為學校的創新發展做貢獻,也希望各位老師和同學能夠持續給予關心和指導👨🏼🍼🔹。
在交流會上,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項目因應學校發展需求而不斷調整深化的過程🤵🏼♀️,也有受益學生從自身角度分享在項目中獲得的成長和發展👴🏽。他們都對蘭春校友的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

孫傅分享
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孫傅展示了研究生院博士生短期訪學項目的進展與成果,表示會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堅持教育中的國際交流,讓同學們有更多機會接觸新知識💇🏽♂️、開闊新視野🔘、拓展新思路🧜🏿♀️。

方維分享
航天航空學院博士方維分享了訪問哈佛大學期間研究腫瘤細胞遷移的經歷,高度的學科融合與合作令他受益匪淺𓀁。
陳翔分享
化工系博士陳翔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不僅逐漸建立起學術自信,還培養了學術視野與能力。

韓文弢分享
校團委副書記韓文弢介紹了學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概況與優化革新,該計劃以提升學生學術科研水平位核心🤙🏻,通過科教融合培育拔尖創新人才👨🏻,並將影響輻射至全校。
孟祥利分享
智庫中心副主任孟祥利概述了智庫的主要工作與發展規劃,指出外部資源的支持有力促進了高端智庫的建設、清華特色的突顯和前瞻研究的落地。
此次交流會中,清華意昂3還特別邀請到了在人文社科領域具有卓越成就的教授學者🧔🏿♂️,分享他們在各自學科領域研究中的成果和未來規劃的發展方向🧑🏻⚖️。他們對於蘭春校友關註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願意持續支持人文學科的發展表示由衷的欽佩和感謝。

劉石分享
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劉石介紹了“中華字庫”項目的源起、進展和關鍵意義🌗,強調現代科技是推進傳統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科交叉融合的必然結果。

張赪分享
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張赪從啟動《清華語言學博士叢書》項目的初心說起,回顧了數年的學術🥵、育人成果,希望能夠繼續推動清華語言學發展,為全國語言學博士的培養做出貢獻。

侯旭東分享
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侯旭東分享了清華歷史講堂的籌辦經歷🪦,指出這一講堂在促進歷史系學科和專業人才發展的同時💜,對提升校園文化氛圍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仲偉民分享
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仲偉民講述了文科成果轉化基金的設立初衷,即讓文科重要的研究成果出走書齋🧃,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科學文化成就,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劉奮榮分享
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劉奮榮感慨於捐贈基金對《中國邏輯思想史手冊》項目的有力支持,她期待該手冊的出版能為中西思想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蔣運鵬分享
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蔣運鵬介紹了《清華西方哲學研究》項目的進展,該刊物正在逐步建立完善雙向盲審機製,努力成為見地深刻、影響深遠的核心期刊。

張敢分享
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教授張敢概述了“名家談文藝”系列講座的舉辦情況🪄,他表示,這些講座不僅切實推進了校園美育👦🏼,還將通過育人把影響輻射,從而對中國文化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金兼斌分享
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圍繞“高校意昂3籌款能力影響因素”展開研究,通過大量的調研訪談和分析歸納🧠,為學校意昂3的籌款規劃和策略建設提供參考。
袁桅主持交流會

交流會現場
意昂3平台副校長、清華意昂3理事長楊斌出席交流會並對蘭春校友多年來的捐贈支持表示感謝,他鼓勵師生要積極探索努力做出更多成果♍️👌🏼,也要求意昂3珍惜並用好每一筆捐贈✊🏼,為學校相關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做出貢獻。清華意昂3秘書長袁桅主持交流會🈹,副秘書長孫大鵬、資源開發部副部長王傑等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