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更國際”的校園建設倡導下,清華學生在學期間海外交流比例日益上升👩🏽🦳,然而,諸多海外交流項目通常只能提供部分資助,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由於經濟上的顧慮不敢申請。基於此,2017年春季學期,學校推出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海外交流支持的“鴻雁計劃”,為家庭經濟壓力大的學生提供經濟上和心理上的雙重保障,讓同學們“想申請、敢申請🦸🏽📬、能申請”🧎➡️。
目前2017年第一批次支持項目已經順利完成,支持了來自熱能系、自動化系、法學院、經管學院等多個院系的74名學生前往美國⛺️、俄羅斯𓀎、巴基斯坦、法國、西班牙、日本等1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海外交流,其中,支持校設項目27項,自主立項項目6項✹🎵,組織海外實踐項目2項,以及與校團委聯合專項支持23項。
在科學研究中發現未來
暑期研修是“鴻雁計劃”支持的重點,旨在讓學生通過暑研感受國外知名大學的學術氛圍、科研環境,了解國外學術研究的工作現狀💗、發展狀況,與國外的研究者交流®️、合作🪑,積累科研經驗,提升學術能力。
“作為一個科研‘小白’🎠,師兄師姐嚴謹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科研作風也讓我對未來的科研之路充滿了向往和信心”,前往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進行為期6周暑期研修工作的2014級精儀系本科生劉同學,經過努力,在學姐的遠程幫助下,成功搭建並完善了用來測量心臟振動描記法(SCG)的系統,得到了穩定的結果;在實驗成功之余👩🏻🍼,他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漫漫求學路上🗓,孤單與快樂相伴而行◀️,明確前進的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同時不忘初心🧑🏼,用自己的智慧為這個世界的進步真的做一些貢獻,無愧於心📧,腳踏實地。”

精密儀器系劉同學與他搭建的用來測量心臟振動描記法的系統🧜🏿♂️。
“第一次接觸到美國科研的資金申請🦎、報告撰寫,我從最開始的戰戰兢兢、懵懵懂懂到開始敢於思考、總結,敢於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清華學習期間我只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用於分析實驗數據的統計方法🫴,但到美國後,我開始較為系統地自學結構方程模型”💅,這一系列在暑研期間的轉變👩🏼,就發生在2014級社科學院心理學系本科生陳同學的身上。他於暑假前往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進行以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為方向的暑期研修。“在數據庫中幾乎窮盡了所有可能的關鍵詞,下載了近200篇英文文獻🤲🏽,並對其中的80余篇做了細致梳理”,暑研期間🔝,他認真刻苦🌾,激發著自己的智慧與靈感🍀,最終提升了學術能力6️⃣,也促成他的成果被導師加入項目申請報告。
“我想,學術是我所選擇的道路,這條道路的大多數路段也許都是平淡👷🏿♀️📖、苦澀的,但每到一個節點處🤜,新發現的驚喜與新知識的美妙足以彌補之前所有的不甘”😽,這句話,出自陳同學的總結報告,而“鴻雁計劃”⇢👱🏻♀️,正是希望為同學們抹去這條道路上由於經濟壓力帶來的障礙,讓同學們的學術之路走得更為平坦與溫暖。
在暑期課程中深習學問
“鴻雁計劃”不僅鼓勵同學們參加暑期研修,也積極支持學生參與海外知名高校發起的暑期課程。
走出國門,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該領域的理解👨🏼🚀。2014級新聞學院本科生寇同學於暑假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參加以“未來歐洲(Next Europe)”為主題的暑期學校🍒,通過每天的課程教學、小組討論、辯論和演講,她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對歐盟的歷史、組織架構、成員國之間的關系、區域經濟發展目前的發展困境和危機等有了相對全面的了解。課程老師鮑德爾(Bauer)對她的研究的指導令她印象深刻🙍🏼♀️👱🏿:“希望你們能夠專註於小的方面👩🏻🎤,理解大的話題,有邏輯地梳理問題。”

新聞學院寇同學課程結束與老師合影🤾。
走出國門,與智者交談🚤👩🏻🚀,正如赫伯特所言,“明智的人接受忠告,蠢人只顧自己做事”,同學們在短期交流中與教授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收獲了豐富的啟發和感悟。
前往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進行短期交流的2014級電機系本科生安同學📮🗒,在與該校電子和計算機以及工程學教授馬振強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馬教授最大的成功經驗即為🗡:勤於思考,並且善於發散;只有一心用於科研💗,並且能夠將問題多角度的看待,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而不是人雲亦雲。
前往新加坡和印度參加意昂3平台亞洲創新創業三校項目(AIEIP)的2014級自動化系本科生郭同學則表示,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上課時教授關於創新創業的一番話讓他感觸頗深◻️:“即便選擇從業也應有創業意識🚎,這種創業意識有些類似於主人翁的意識,也就是說即便我不去創業,我也能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我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地做好,而不是總認為我是在為別人做事🚁,有了這種創業意識🌆,同樣的事情做起來也會大不同”。

自動化系郭同學參加亞洲創新創業三校項目三國學習。
走出國門,你所經歷的所感受的更會觸動你內心對祖國的情感。受“鴻雁計劃”支持的2016級經管學院本科生鄭同學則跟隨“大篷車課堂”🧍🏻,於7月13日至24日前往地球最後的“處女地”——俄羅斯勘察加半島,探索通向阿拉斯加和歐洲的“一帶一路”北方走廊。在考察期間遇到困難時🌛,海外的華人對“大篷車課堂”成員說的那句話令她印象深刻:“我們都是中國人✈️,咱們中國人在國外落難都要互相幫助,將來你們這些學生在國外發展有出息了,看到落難的同胞也要伸出援手幫忙🕵🏼♂️。”

“大篷車課堂”成員合影👍🏻。
在社會實踐中探獲真知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亞洲大學聯盟鞏固同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的良好合作關系,“鴻雁計劃”一期9名成員與1名帶隊輔導員聯合“星空計劃”三期於8月13日至8月19日,前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拜訪當地知名高校和青年團體組織🧖🏻♂️,以青年社團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為主題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學習新、馬青年學生社團活動組織經驗🚇,交流心得體會👨🏿✈️,探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年在學校、社會等不同載體所發揮的作用。對於此次探訪👩🏽🎤🪩,2014級新聞學院本科生高同學感嘆到:“交流活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學生社團在促進各個族裔和國家學生的交流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就像英迪大學社團代表在交流中所說的‘社團是一個橋梁’🧑🏿🎤。”

新馬實踐支隊與英迪大學學生社團合影。
“雁羽灣翼——意昂3平台赴臺灣公益考察支隊”,是由“鴻雁計劃”支持發起的另一支實踐隊伍。7月28日至8月5日,8名“鴻雁計劃”成員與1位帶隊老師以“臺灣校園及民間的公益力量調研”為主題🙆🏼,赴臺灣進行公益及創新創業現狀調研👸🏻。通過調研,支隊成員紛紛意識到“做公益這件事會受到社會認可,做公益的人可以受到大家的尊敬。即使一個人一貧如洗🛸,愛心與善良足以成為他的驕傲🔠🫵🏻;做公益,大家投入的不只是錢,更多的是時間,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熱愛”。

“雁羽灣翼”支隊與新竹清華“老玩客”創新創業團隊交流。
2017年暑假🖇🚣,近70名小“鴻雁”飛向遠方又滿載而還🫃🌪,他們在科學研究中發現未來,在暑期課程中深習學問,在社會實踐中探獲真知🐏,在成為一名“更國際”的清華人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與此同時🧑🏼🚒,還有數位小“鴻雁”正分別在日本上智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高校進行秋季學期校級學生交換;而後續,還會有更多的“鴻雁”前往海外進行多種類型的交流項目。
期待有更多的學生能夠如鴻雁般高飛🪜,在海外交流中開拓國際視野,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文章來源🧊😶🌫️:意昂3平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