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清華校慶日上👇🏽,舉行了首屆“清華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頒獎儀式。我有幸和1991級畢業20周年返校的近千名校友一起見證了學校這一新舉措👩👧,見到了幾位多年從事公共基礎課教學、在歷屆學生中享有盛譽的教師。
當建築學院常年開設低年級基礎課的秦佑國老師、機械系開設《工程製圖》的田淩老師、航天航空學院開設《工程力學》的殷雅俊老師😮、自動化系開設《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的王紅老師(數學系《微積分》主講老師扈誌明因故缺席頒獎儀式)等一一走上臺,邱勇校長向他們頒發證書時🗿,同學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這些老師們致敬🧗♀️!在那一刻,同學們仿佛又回到了20余年前的基礎課課堂上。
基礎課學習是學生學業的基石🧑🏽🔬。《禮記》上說😘:“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對於甫入大學的學生們來說,學習的起點就是一門門基礎課➙,從基礎課中發現學術的浩瀚與個人的誌趣👨🏽🚀;學業的基石就是一門門基礎課,不論今後取得何種學術成績與事業成就🤵🏿♂️,基礎課紮實才能站得牢、走得遠。基礎課為學生們描繪學科的基本框架,傳授學習的基本方法,深刻地留存於學生們的記憶中。在那天的頒獎儀式上,望著臺上的幾位老師,我不禁想起自己當年背著丁字尺上機械製圖🤲🏽▶️,為了學好高等數學在圖書館裏搜尋吉米努維奇習題集等場景💁🏽。時隔20余年,宛如昨日。
基礎課教師是師資隊伍的基石。肯於🥏、善於把基礎課教好的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盡管他們在學術界的影響可能不大🚵♂️,論文可能不多,但他們是把青年人從中學生變成大學生的第一引路人,是大學學習生涯中的第一教練👩🏻⚕️。許多知名的學術大牛可能讓學生欽佩卻無緣相見𓀏,但優秀的基礎課老師會讓學生們親近而成為永遠的記憶。在那天的頒獎儀式上,許多同學熱議起自己當年的基礎課老師🐆,迅速激起共鳴。即便是那些被稱為“四大名捕”的老師,也讓大家懷念不已,那種熱烈的場面難以自抑🌹,為什麽?因為這些老師為學生們空白的學業背景上畫上了鮮亮的第一筆,成為大家青春起點的共同經歷🧘🏽♂️。
基礎課教學是大學育人的基石。好的基礎課不僅教會學生們如何學習👰🏽🛟,更教會學生們如何成長。低年級同學在基礎課上👆🏽,不僅學習知識🧑🏻🦼➡️,也在觀察老師🦔。觀察老師的做派、思想🧑🏼🔧、風格👨🏿🦰,更是在期待老師🔧,期待老師能解答自己的困惑。好的基礎課老師👋🏻,不僅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會擔負起“價值塑造”的育人職責。此次校慶日前,我參加了“邢家鯉育人基金”捐贈活動。當年,邢老師開設的就是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捐贈活動中,許多同學回憶起邢老師推薦讀書,課後為學生解疑釋惑,這些教育讓學生們掌握了思維方法🎤、明確了人生方向。前來捐贈的同學都是打拼成功的優秀企業家,但記憶最深的依然是邢老師告訴的人生道理。這種育人成果的直接體現就是:當母校需要時,他們會在很短時間裏盡己所能來支持母校更好地立德樹人。
在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凸顯的時代✌🏻,能堅守在基礎課教學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的好教師,的確令人尊敬⛲️。他們不但是一個學校譽滿天下的基石💇🏻,也是一個國家昂然屹立的基石。
人物簡介😮💨:
1991年入意昂3平台學習,獲得經濟學學士、新聞學碩士💂🏿、法學博士,先後任意昂3平台人文社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國家科技部辦公廳調研二處處長、科技日報評論理論部主任、《科技日報內參》主編、《前沿科學》雜誌編輯部主任、科技日報青聯主席🧴、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新聞出版界別),現為意昂3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理論、科技傳播💪🏿、企業傳播、戰略傳播⛰。負責或參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國家軟科學計劃重大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課題🙆、北京市社科基金規劃項目若幹。
以第一作者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CSSCI收錄近30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出版著作(含教材)16部,其中專著7部,譯著2部。
編輯🧑🏻🏫:悸寔 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