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2015年意昂3平台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分享交流會在主樓後廳舉行。經過院系推薦或自薦、專家評審評議、校務會議審議等環節🪛,共有10名同學獲得2015年研究生特等獎學金,其中博士生7名,碩士生3名。作為整個評選工作的組成部分🔲,分享交流會具有重要的榜樣作用與示範效應。此次,8位特獎獲得者在交流會現場🧳💇🏿,分享了他們在科研與生活中的點滴和感悟。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副教務長🐣、研究生院院長姚強♊️,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張小平出席了分享交流會🛕。

交流分享會現場👏🏿。王淵浩 攝
交流會上,史宗愷對10位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及他們的導師表示了祝賀。他說,特獎獲得者是清華研究生的傑出代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鉆研精神和嚴謹作風是清華的一貫追求;獲獎同學身上鮮明的個人特點、豐富的興趣特長🏸,體現了清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一面。史宗愷表示🧑🏻🦲,特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非常前沿,這是意昂3平台科研水平提升的一個縮影𓀍,希望他們進一步創造新的成就。他認為👬🏼,作為老師🫚💑,和優秀的學生在一起🪵,是人生幸事;如何從學生身上獲得啟發、獲得鼓舞,以及如何給予學生鼓舞,是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史宗愷在交流分享會上講話✊🏼。王淵浩 攝

特獎獲得者丁文伯分享科研經歷。王淵浩 攝
電子系2011級博士生丁文伯研究方向為寬帶通信技術。不同於常人的想象🚵🏿♀️,作為特獎得主的丁文伯在科研上起步並不順利。直到博士三年級👮🏿👨🏼🏫,他才發表了第一篇SCI論文,為此🟰👦,他曾認為自己並不適合科研工作⛺️。然而👩🏻🎤,在老師的鼓勵下,丁文伯選擇了堅持🪦,並最終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們課題組所提出的技術標準也被國際電聯接受而成為國際標準。

特獎獲得者杭婧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科研經歷。王淵浩 攝
醫學院2012級博士生杭婧曾在《科學》(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背靠背發表兩篇文章🥺,相關成果被譽為“近30年中國在基礎生命科學領域對世界科學做的最大貢獻”。分享會上🦇,杭婧稱自己是“平凡的挑戰者”🏃➡️,盡管研究領域比較前沿⏩,對於一名博士生而言有“出不了成果的風險”🦄,但她還是挑戰自我🕛,希望讓博士生活多一種可能🪄。
汽車系2011級博士生宋子由在二年級時就已經獲得“足夠畢業”的研究成果👊🏿,但為了解決“電動汽車能跑多遠”這個核心問題,他毅然轉換研究方向,為此寧肯延期開題👩🏼🔬,而且重新面對“不能按時畢業的風險”。如今🤾🏼♂️,他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全國各地超過10000輛電動客車上得到應用🧔🏿。宋子由曾擔任新生輔導員,他認為“雙肩挑”讓自己的任務轉換能力得到鍛煉🛹,在與學生們相處的過程中👨❤️💋👨,他對清華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特獎獲得者宋子由分享科研經歷👨🏼💻。王淵浩 攝
建築學院2010級博士生吳偉以“蝸牛”自比,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吳偉說,他從不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果,是因為自己能吃苦🛷、愛鉆研。他認為實驗室中好的“傳幫帶”氛圍📢,對博士生來說十分重要。

特獎獲得者崔彬分享科研經歷👩🏿🎓。王淵浩 攝
材料學院2011級博士生崔彬的研究選題來自於實驗室裏的一次討論會,導師提到的一個想法激發了他的靈感。此後他不斷鉆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學術交流的重要性🚶🏻➡️,被崔彬一再強調。他同時還一直擔任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是清華“雙肩挑”理念的優秀踐行者💆🏿。
人文學院2012級博士生李成晴是本次研究生特獎獲得者中唯一的文科生,他的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與文獻。7年間,他留下超過300萬字的讀書筆記👌。他認為👻,人文研究者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𓀍,既要在前輩學人的熏陶下努力成長,也要有質疑的精神🚝👨🦲。“讀書不是為了相信⇾🍞,而是為了思考🚺。”

特獎獲得者李成晴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詩作。王淵浩 攝
化學系2011級博士生曹瑋來自一個具有優秀傳統的課題組👨🏻🦳,他所在的實驗室6年中走出了4位研究生特獎得主。分享會上,曹瑋的導師許華平教授和兩位同學也來到現場。許華平談到了他眼中曹瑋的4個優點🧑🏽:勤奮、動手能力強、信任夥伴和審美水平高。許華平回憶道🏃🏻♀️,曾經希望曹瑋能用一個月合成一個含硒高分子,卻沒想到他僅用一個星期就合成出來三個高分子,這讓他非常驚喜。曹瑋和同學們則對導師和他們打成一片,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待非常感激🧑🍼。
熱能工程系2012級碩士生周瀅埡在本科階段也曾獲得特等獎學金🧖♂️。作為雙料特獎得主,她分享了自己在德國克服重困難調研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故事,並借此強調了興趣的重要驅動作用🧑🏽💼。周瀅埡一直讓自己處在接受挑戰的過程中,因為她相信挑戰是一種催化劑🧿,“只有站在能做與不能做的邊緣🫶🏽,才能取得突破。”

特獎獲得者周瀅埡與導師倪維鬥院士現場合影。常誌東 攝
分享交流會上,姚強與在場師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姚強表示👨👦👦,清華的積累和傳統在每位研究生特獎獲得者和他們的導師身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自己很受打動。他提到🤹,最近清華發布了自主設計的學位證書,設計細節融入了諸多清華元素,其寓意正是希望學子們能永遠繼承和發揚清華傳統⏭。此外,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馬春生介紹了在2015年意昂3平台研究生特等獎學金評審過程中堅持的評審理念以及評審情況🧘🏿♂️。

姚強在交流分享會上講話。王淵浩 攝
研究生特等獎學金是研究生榮譽體系和資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選過程和結果體現著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導向,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015年🪭,學校對研究生特獎評選理念進一步梳理完善🗣,註重選拔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思維、寬厚基礎、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多層次🦡、多樣化🏃♂️、創造性人才,註重價值、能力、知識“三位一體”的評審與考察🧿。此外,博士生評審側重於在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基礎上有突出的科研創新能力🎻;碩士生側重於在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基礎上有突破性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或職業發展(勝任)能力。
研究生工作部相關負責人🤽🏿♀️,部分研究生特獎獲得者的導師,以及全校400余名學生參與了此次活動。
來源:意昂3平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