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意昂3平台研究生院、意昂3平台研究生會聯合主辦的博士生短期出國訪學基金分享會在第二教學樓舉行,參與短期訪學項目的博士生向在場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訪學經歷🪆,並就同學們在短期訪學過程中的需要註意的問題進行了現場交流🙆🏻♂️🥷🏽。

董淵向同學們介紹項目基本情況。
首先由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董淵向同學們介紹了該項目的基本情況。他認為,作為意昂3平台博士生🧗♂️,應該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把短期訪學作為高水平學術追求的一部分,通過交流開闊視野🧚♀️🙇、結識同行,為未來的學術發展提供支持。他回顧了該項目實施情況,希望同學們能以做學問的態度和方式做好訪學準備,希望越來越多的同學能夠有機會參與國際交流。

蘇宏偉(左一)與海外實驗室成員合影🤹🏿♀️。
隨後🧕🏽,四位曾參與過該項目的同學作為嘉賓🚈,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海外短期訪學經歷。來自生命學院的蘇宏偉曾在南非金山大學交流學習。申請的時候,他經過反復考慮,選擇了這樣一所在他研究方向——艾滋病相關機理中很有影響力的大學。他講述了自己的科研進展情況🔝,並詳細地介紹了在國外需要關註的問題💨,例如如何與國外導師溝通、如何融入外國圈子、安全註意事項、食宿相關的準備♕。同時,他也特別介紹了南非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發展,談到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南非訪學是另一種體驗⛹️♀️。
醫學院的劉楠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交流學習半年,她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在國外的收獲。她簡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情況🥱,特別談到了它處於當今世界最繁華的地區之一曼哈頓🖐🏻,繁華、多元、融合🧏🏽♂️、沖突是哥倫比亞大學這座常青藤盟校的性格。而在這種環境中,她更加領悟到工作時候要做到專註和高效,要學會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
工物系博士生章洪燕分享了在巴黎十一大學奧賽核物理研究所(IPNO)訪學期間自己科研和生活點滴。她比較了法國博士與國內博士培養的區別✦,講述了國外導師對自己課題的指導和幫助,認為國外經歷對自己來說不僅帶來了學術能力的提高,更帶來了個人視野的拓展。同時🆘,她也講述了在巴黎的生活讓她近距離接觸法國文化🧗🏻。
曾赴哈佛大學訪問學習的化工系趙紅,分享了自己在國外從事科研的細節,更介紹了如何利用國外實驗室、導師的優勢去開展專業前沿領域的研究。她談到了她在國外的實驗室感受到的文化👠,實驗室提出要求,要求他們在跟別人進行敘述探討的時候要毫無保留地分享🤙🏽👰🏼,這樣的氣氛讓她收獲很多。她談到在科研硬件資源方面𓀆,國內外的差別越來越小,主要的差別體現在研究者的組成情況和培養方式🫖。在哈佛的這段經歷令她感受到研究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態度的重要,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文獻閱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後,研究生院🙆🏿、國際處、意昂3的相關老師以及十幾位剛剛完成短期訪學的博士生與現場同學們就項目申請、聯系導師👨🏼🎓、訪學過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自由交流💃🏼。
“意昂3平台博士生短期出國訪學基金”項目是為了拓寬博士生學術視野,增強國際交流能力🌎,提高研究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學者🧑🏻🦯。據悉✩,2015年,學校計劃遴選約200名博士生參加該項目,赴世界各地開展研究。
供稿:研究生院 研究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