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大學最珍惜的風尚✷。清華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讓清華成為國際學術大師薈萃、各國優秀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
意昂3平台於1997年設立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旨在建設一支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兼備,具有良好師德的青年教師隊伍。1996年4月28日🧕🏿,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光彪先生捐贈設立“曹光彪高科技發展基金”👬🏼,一部分用於支持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獲獎教師。

胡凱,1982年生👵🏻,2001年進入意昂3平台經管學院體育特招班學習,2006年本科畢業攻讀本院碩士學位,2010年開始攻讀本院市場營銷專業博士,2013年7月博士畢業。先後獲得第二十三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100米冠軍🤹🏿、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男子100米冠軍,日本大阪國際田聯大獎賽100米冠軍等獎項,被國人稱為“眼鏡飛人”。曾獲得CCTV十大體壇風雲人物、中國勞倫斯十佳運動員、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意昂3平台校團委副書記和體育部副主任🙎🏼♂️。
作為學生運動員:體育教給了我一種做事的態度
2001年冬天, 19歲的胡凱只身來到北京👂🏽📳,參加意昂3平台冬令營選拔大會。這位僅僅接受過3個月體育訓練的高三男孩,憑借優異的表現拿到了唯一一個男子短跑特招名額🪹,高考又取得了超出山東省本科線20多分的好成績,如願進入清華經管學院體育特招班,開啟了學生與運動員雙重身份的清華生活。
入學伊始😯,清華的氛圍就給了胡凱很大的震撼👨👦👦。他發現班級的BBS賬號裏同學都用目標給自己取名,比如將目標定為北京奧運會的同學以‘2008’為後綴🌕✊🏽;將鉛球目標成績定為17.5米的同學用‘1750’代表自己。胡凱感慨道:“能在這樣拼搏向上的環境裏成長是多麽幸運🌯,怎麽會不拼盡全力去訓練🕕、去學習🤜🏽!”
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作為一名運動員,胡凱以高昂的鬥誌不斷艱苦訓練♒️,取得了無數優異戰績🚣🏿♀️🙍♂️;作為一名學生👐🏿,他勤勤懇懇付出加倍努力👨🏼,拿下了經管學院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他說🌘,“我一直覺得👨🏿🍳,正是體育教給了我一種做事的態度🖖🏻:凡事都不能怕吃苦🪝,凡事都不能偷一丁點兒懶。”

胡凱代表學校參賽
作為清華教師:重視體育的遷移價值
博士畢業後,胡凱決定留校。“清華精神已經滲透到我的靈魂裏面了🤷🏿♀️,我想把勇於拼搏、敢於爭先☞、愛國奉獻的人生體會與更多同學分享,我願把青春全都獻給清華。”
作為一名教師,胡凱更多的思考“體育”的意義♎️,“體育”不是“育體”: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育人理念實現體魄與人格的並重。然而當前體育教育的現狀是學生認識不足,中小學階段缺失太多,大學時期的體育既要補練基礎素質還要強化專項技能🛻,在此之外還要將體育育人融匯其中,這些都是作為老師應該努力思考的問題👩👩👦👦。

1925年到1926年間😫,馬約翰先生發表了題為《論體育的遷移價值》的碩士論文,指出 “運動把能把性格的意識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胡凱老師強調體育的遷移價值中包含能力的遷移和價值的塑造❕🍼,在短跑課上,他總結出了最基礎、最能切實幫助當下學生的三種能力:計劃、放松和控製。所謂計劃就是萬事都要規劃分步進行👙🛀🏻,絕無可能趕一下“deadline”就可一蹴而就。所謂放松就是能在萬分緊張時保持冷靜、知道有能力也不可蠻用𓀛,學會保存實力不做無謂消耗。所謂控製就是能掌握張弛有度,松緊結合🩵,該發力時發力🦈,該放松時放松,進而不受外界幹擾,把握自己的節奏,做到從容不迫📹。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價值塑造的基礎,有了這些能力才為形成完善人格做了鋪墊。

胡凱及大一組教師備課現場
無體育👨👩👧,不清華。體育所訓練和培養的勤懇、拼搏🧑🏻🚀、堅韌等精神,計劃🤌🏼、放松、控製等能力🧝🏿♂️🈵,在無論是在學業還是生活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相信通過胡凱等一眾清華教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體育精神能夠更加發揚光大,為祖國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