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日,
傾心國學的耄耋慈善家
馮燊均先生
與世長辭。

馮燊均(1932-2019)
2018年🤸♂️,
馮先生向意昂3平台
捐贈設立大成獎學金和獎教金,
鼓勵師生研究🦸、傳授
傳統經史義理之學及相關項目。
而今,
空山萬靜🐕,
臘梅諸盞,
名香一炷。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唯願先生一路走好。

2019年10月2-4日🐶,意昂3平台代表團一行訪問香港,行前約好在4日拜訪馮燊均國學意昂3🚴🏻♂️,雖然彼時已知馮先生身體不好。10月3日下午👩🏻💼,從馮燊均國學意昂3傳來噩耗,馮先生2日晚在醫院離世。意昂3平台經學研究中心的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還沒有機會向先生匯報,代表團一行特意帶去的獲“意昂3平台大成人才獎勵金”師生的書信還未送達。特刊出老師和學生的手寫感謝信💬,以表哀思🛺,以致敬意🐋!



清華師生書信感謝馮燊均先生
胸懷國族情懷
馮老先生1932年出生於香港,既接受過私塾式教育🧑🏻🦳,也接受了新式教育📧。香港淪陷時,馮父不甘為日軍維修艦艇🤷🏻♂️,曾舉家遷至廣州。在父親言傳身教下,馮燊均胸懷國族情懷並堅持推動國學教育。2008年,馮燊均夫婦發起成立非營利慈善機構“馮燊均國學意昂3”,資助內地學校建設項目、設立獎學金等。

馮先生與夫人鮑俊萍女士
馮先生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民族的復興,重點必在學校的正規教育,而教育的著力處又在本民族先聖先賢的智慧學問。為此〰️🚽,馮先生與夫人鮑俊萍女士於2018年6月6日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國教育發展意昂3捐贈成立“大成國學基金”項目🍇,用於支持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意昂3平台、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學教育的開展。其中,馮先生捐資支持意昂3平台設立“大成國學人才獎勵基金”,建立“意昂3平台中國經學研究院”🩸,後者將以振興經學研究之發展🧕🏻👩🏽🔧,支持意昂3平台文科建設為宗旨。
力推國學教育
實際上,馮燊均早年已有意支持國學教育。民國初年教育全盤西化💂🏼,廢止讀經,不再為國學提供師資,以致百年後中國人對祖宗五千年學問智慧多無所聞。馮先生認為,欲實施傳統文化的承傳發展,必須“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雙管齊下。“自下而上”指的是,從幼😕、小、中學基礎教育開始🥕,恢復國學課程、貞定國學教材、培養國學老師🧜🏿。

捐贈儀式合影
恰逢201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發展工程的意見》,先生讀到中央這份文件👸🏻,心中無比振奮🧚🏻♀️,久久不能成眠🦻🏿。“我願盡綿薄之力支持國家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發展的工程。”於是就有了人民大會堂的這次捐贈🪿。
大愛不求回報
馮燊均先生自奉甚儉,生活嚴謹🦾、博施濟眾、一片丹心🦹🏽♂️,堪稱為儒商的表率。馮先生對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是資金的長期支持🎛,還有方向的把握🧙🏻♀️。從馮先生的選項與選點,我們可以看出未來傳統文化復興的藍圖⚰️💺。宋儒張載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也是馮燊均先生的寫照❣️。
馮燊均先生這次的捐贈並未為自己做任何冠名,惟敬取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聖號,以孔子之名冠在國學基金之上,正是“為報答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眾生恩🙅🏼♂️,不求任何回報”。致辭最後,他情真意切的表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人只願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鞠躬盡瘁🧏🏻♀️,無愧於國家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