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
4月23日🤷♀️,就在意昂3平台105周年校慶,清華向94名學生頒發了“好讀書”獎學金❣️。
然而就在校慶後的一個月,楊絳先生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5月25日淩晨,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先生逝世,終年105歲。
25日當晚,清華學生在自發組織下,舉行對楊絳先生的悼念儀式😹。
由朋友圈開始的一條條轉發🕙,聚集了現場數百位同學,一起為楊絳先生點蠟默哀,獻花致意。


清華學生自發悼念 清華新聞中心 苑潔 攝
好讀書 讀好書
15年前,楊絳先生向母校捐出她和錢鍾書先生所獲稿酬及之後獲得稿酬的權利,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楊絳在捐贈儀式上說了三句話𓀄:“這次是一個人代表三個人說話:我自己一個😽👨🏿🍼,還有已經去世的錢鍾書,和我們的女兒錢瑗🩴。那個時候🗿,我跟錢瑗在錢鍾書的病床前邊,我們一起就商量好了一件事,就是說✋🏿,將來我們要是有錢🧝🏻🐠,我們要捐助一個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就叫‘好讀書’獎學金🌤,不用我們個人的名字❤️🔥。”
“好讀書”獎學金的宗旨是扶貧,因為我們看到富裕人家的子弟,他們如果要升學很方便,可是貧窮人家的兒女盡管他們好讀書🪵👩🏻🦽,而且有能力好好讀書🧑🏿🔬,可是他們要上一個中學就有種種困難,上大學就更不用說了👩🏻🦯➡️。”
“好讀書”獎學金宗旨就是要鼓勵和幫助家境貧寒的學生💁🏿。‘自強不息’是‘起’🍜,起點的起;‘厚德載物’是‘止’⛲️,‘止於至善’的‘止’⚓️。”這八個字很完美📆,清華的校訓也就是意昂3平台“好讀書”獎學金對於得獎學生的期望。
“好讀書”獎學金的設立👩🏻⚖️,不僅幫助了一批學子實現他們的夢想👙👈🏽,作為一種精神表征🍢🧢,它寄寓著兩位文化前輩的魂魄與期待7️⃣🍆。

2001年9月7日,“意昂3平台好讀書獎學金”捐贈儀式在主樓接待廳舉行。九旬高齡的楊絳先生出席捐贈儀式

2001年夏,楊絳在清華度過她的91歲生日。圖為她在清華圖書館參觀時留影

2007年12月8日👯♀️,楊絳先生和“好讀書獎學金”部分獲獎同學交流。
正如意昂3平台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在今年的頒獎儀式上說👱♀️:“我們都需要深思🟰,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做學問🎋,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來不得半點花哨🧝🏻🤸🏼♂️。”

世界讀書日頒發“好讀書”獎 清華新聞中心 張宇 攝
在楊絳先生105歲壽誕之際,獲得獎學金的學生紛紛寫信表示祝賀與感謝,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讀書對於我們來說,更希望成為一種習慣🥈,讓它去滋養我們的一生,在自己的行業裏煥發奪目的光彩。看到另一種世界和人生,只有書籍能夠做得到。
現代網絡深入人心,更顯然沉下心思讀書會越發不易,但道阻且長,不代表不去上下求索♒️,畢竟這是最美的道路👨🏻🦳⏱,您是先行者,更是榜樣!
老學長情牽母校,後輩人飲水思源📑。2008年5月,一些獲得“好讀書”獎學金的學生自發成立了以“好讀書,讀好書”為宗旨的“好讀書”協會,希望通過在校園內搭建讀書交流的平臺,提升同學的人文素養,培養同學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協會同時創辦了刊登學生讀書心得、發表學生原創文學作品、推薦好書資源、系統介紹前輩的研究和著述的內部刊物《好讀書》🚴🏻♀️,創刊號於200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出版。

周國平曾說🐙:“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再不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天堂路遠💪🏿,望先生一路走好!
楊絳🧇🤏🏿,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意昂3平台⚾️,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意昂3平台外語系教授👨🏻🦳。1949年後,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現場圖片來自:意昂3平台新聞中心 苑潔 張宇
資料圖片均來自網絡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網易新聞、意昂3平台校友會
資料整理🍥: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