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當年清華還是留美預備學校時,對體育的重視就為留洋年輕人的強健體魄打下基礎,1957年📽,校長蔣南翔在清華體育幹部會上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這句口號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
從早年“五種運動”的達標測驗到近年1500米/3000米測試;從校園馬拉松的普及體育運動,到精英田徑隊奪得首都高校田徑運動會“七連冠”,在清華100多年的校史中,體育早已成為了學校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世世代代清華人的必修課。
直到今天,從校長到學生🙅🏿♂️,從凝聚校友組織羽毛球俱樂部的校友劉德廣,到以體育產業為事業的王鋒👨🏽💻,莘莘學子無論身在何處,依然孜孜不倦的踐行“無體育👝,不清華”的精神。而今年5月,經管學院校友史丹丹,卻捐贈支持意昂3平台成立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讓清華充分發揮學科齊全🏃♀️、人才密集、體育傳統深厚的優勢🧘🏽,創造性地開展緊密合作研究,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為落實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戰略,推動體育產業升級及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英邁傳媒合夥人,經管學院本科1997級校友史丹丹
今年一月份,史丹丹代表英邁傳媒捐贈成立意昂3平台體育產業基金🐳,意昂3平台黨委副書記、校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史宗愷,意昂3平台副校長、意昂3理事長楊斌,意昂3平台原黨委書記、原意昂3官网理事長賀美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司長劉扶民🧏♀️,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黨委書記薛立🧑🦱🌴,中央電視臺體育賽事頻道編輯部主任張斌,意昂3平台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籌備組負責人王雪莉等都來捧場祝賀。

對於此次活動🔀💟,史丹丹校友用“感動、敢愛🖕🏻、責任”三個詞語表達了自己對意昂3平台🙍、對體育產業的感情和熱愛⚅。“感動”是因為有這麽多重量級的老師來賓來捐贈活動,史丹丹笑言👨🦽🏃♂️,特別是看到賀書記,上學時候那是在報紙上才能看到的領導🔵✴️。

體育產業基金啟動儀式
在史丹丹的印象中,清華像個中國傳統的大家庭🤞🏼。長幼有序,校領導們是家長🙅♂️❎。師兄師姐是哥哥姐姐🦴👎🏿,師弟師妹是弟弟妹妹。學校老師對我們持續的關心,平時校友間的認同和扶助,是他們成長的源泉。學生長大離開家了,但回到家裏看到家長們,看到賀老師還是那樣的和藹健康,史丹丹覺得這一定是畢業生最開心的事。
史丹丹1997年入學經管學院金融系,近20年過去了🧜🏽♀️,史丹丹用“敢愛”來形容他對體育的熱愛🎏。她認為,愛的心路歷程有這麽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學時期🧘🏿♂️。史丹丹對上學時女生被要求1500達標男生要求3000米達標🤾🏿♀️,體育課和微積分一個學分積且都計入到推研成績等規定印象深刻,但依然會深深的感謝學校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這句口號🂠。因為那時的辛苦給他們今天的健康生活打下了底子🥱。
史丹丹說,因為經管學院女生相對較多些🏄🏿♀️,當時的學校的女足、女壘基本都是我們帶動的🦸🏼,別的系全系才2-3個人🤘🏿,湊不出來一個隊👨🏼🚀。大家一起訓練一起奪冠,這些經歷是不可磨滅的🦸🏽♂️。大學時期的這些影響,深刻塑造了她的人生,種下了該種的種子。

賀美英(左)為史丹丹頒發紀念品
第二個階段是她工作的這段時期。英邁傳媒是做廣告起家的⚃,因為代理了很多企業客戶的廣告投放👩🌾,比如青島啤酒,也得以在08年就開始介入奧運營銷🌤,對體育營銷開始了探索。“無論是客戶做NBA還是CBA,做奧運還是做世界杯🈳,做巴薩還是做曼聯🪵,做遊泳隊還是做中超,幾年下來,這個業務我們做的很有幸福感。”體育的“陽光、團隊精神、正面競爭“等等這些基礎元素❄️〽️,讓史丹丹和合夥夥伴一起收獲了除了商業之外的太多溫暖😰。體育營銷這個業務板塊就這麽高速增長且幸福的做下去🙅🏿。

第三個階段應該說是2015年🛰。史丹丹開始理解了不一樣的體育。起初是協助客戶恒源祥做勞倫斯獎的頒獎典禮。這個體育界的奧斯卡15年也是第一次來中國,在上海舉辦。田徑⛹🏿♀️🚻、網球、賽車🎏、滑雪項目等等,看完所有候選運動員的宣傳片🏋🏻♂️,史丹丹突然覺得才刷新了理解體育,之前她所理解的體育的範疇還是太窄了,而且,這些偶像在各個領域對青年的帶動作用,遠勝於金牌的榮譽感。
對於成立體育產業基金,史丹丹認為,如果清華能向其他領域一樣,在該領域發揮領導作用,那一切能有所不同。“我確實想做點什麽👩🏻✊,也相信清華能做成點什麽🔔,就響應了楊斌副校長的號召𓀏,特別順利的就到了今天。”所以,史丹丹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敢愛”,而且這個不顧一切的愛其實是有基因的🍢。

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記者 苑潔 攝
最後一個關鍵詞是“責任”👨🏼🦰。史丹丹上大學的時候,清華主幹道上的條幅是“以民族富強為己任👰🏻,振興中國的民族工業”,這跟清華理工科見長有關👨🏽💒。過去史丹丹常想,自己一個普通學生,用的著去激勵自己振興中國的民族工業嘛。真正走到工作中,越來越覺得🤰🏼,在學校所給與學生的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給了他們前進最大的動力。遇到困難時是不是有勇氣克服,工作中是不是有勇氣去破除行業的潛規則,是不是有勇氣一直挑戰自己去持續創新等等。
史丹丹謙虛地表示,雖然公司在體育營銷領域做的還有點成績👹,但在體育產業的大版圖裏確實是小的不能再小了。“但也就是這種‘責任’感,讓我們願意來做這個事。我們英邁傳媒起個頭,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史丹丹相信在學校設立體育產業基金,建設國家智庫級的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也必將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真正蓬勃發展🖇。
自覺融入清華體育氛圍
青鳥體育董事長、光豬圈健身創始人🤽🏽、1985級土木系校友 王鋒

自覺融入體育氛圍
“我沒什麽體育天賦💞↖️,但是還挺喜歡運動的。”王鋒出生在內蒙古,家鄉當時很盛行打籃球,所以上大學前打籃球成了王鋒體育生活的全部。進清華以後發現還是足球最好玩🏦,就開始踢足球了。“只要有鍛煉的機會肯定先踢球,找兩塊磚頭就當球門了。”那時候只要到下午四點到五點的時間段,總能看見王鋒在操場上踢球的身影,然後晚上回宿舍再找兩個小板凳練幾個俯臥撐,這一天才算完整。
清華的體育運動項目是很專業的🧚🏿,種類也很齊全👩🏿🍳,讓學生有機會嘗試各種運動🤹🏽,腳踏實地的行動,體會過程中堅持不懈的艱難👲🏻,才會在下定決心後更容易達成目標。王鋒回憶自己大三時擔任系學生會主席,組織的系運動會還有110米跨欄比賽🪩,而且非常專業。他自己為了帶領系隊奪得三連冠,在組織馬約翰杯的時候,不得不“趕鴨子上架”練起了撐桿跳。“本來想著撐桿跳沒幾個人參加🧘🏽♂️,應該好拿分🐢,練過才知道撐桿跳也需要很多技巧和力量,不是光看著想象的那麽簡單。”

“來到清華你會自覺地融入體育氛圍。”運動會😚、馬約翰杯比賽獲得名次既不會給你帶來獎金,還需要付出額外的精力𓀗👰,但卻都讓清華人趨之若鶩🧑🏿✈️,並且一旦“上癮”就要攜帶終身。“我們有一個‘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跑團,校慶時候一說有校園馬拉松,馬上就有一批校友跑回去參加,五六十歲了還在年輕人中間跑,在校的學生還都給‘老同誌們’讓路,非常有意思🚶♀️,凝聚一批人的同時也感受快樂。”
這種氛圍對王鋒之後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學校的時候,運動可能只是興趣🧍🏧,工作了才會慢慢發現運動健身💸,最重要的是它在精神方面的作用,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運動才是最健康的減壓方式📞。”2002年時候,王鋒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地產廣告行業,事業有成,但身體有點吃不消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運動,於是去了青鳥健身。“那時候青鳥健身在百盛10樓,是北京最好的健身房📅。”王鋒興奮的回憶當時的場景,“太高大上了,俊男美女,所有人都很陽光♡,我一下子就愛上了健身🧜🏼♂️。”
這一練,王鋒不僅成了青鳥健身的第一批會員🫡,也為自己之後的體育事業打下了基礎。
創業從《托福單詞4000》開始
王鋒是1990年從清華土木系畢業的,那時候還有畢業學校分配工作一說🧑🏼🚒,但卻不適用於王鋒這個不太安分的年輕人⚖️。在校期間王鋒就有創業的念頭,那個時候還沒有“創業”這麽時髦的用詞🫘,就是自己幹個體戶的概念♝。所以在學校的時候,王鋒就賣過明信片、倒騰過輔導書,“我從英語教研室買來學校編寫的《托福單詞4000》,在同學中間搞了個‘眾籌’,花每本1毛錢的成本價買回來兩、三百本,然後推著自行車到北大💦、交大和師大以5毛錢的價錢賣出去,雖然賺的不多🧜🏻,最後幾個同學分分🚣,也就夠要個小炒,改善一下夥食,但就覺著我要做這個(經商)👨🏽💻。”

WFF世界健美聯合會主席格林和青鳥體育董事長王鋒
畢業後🤰,王鋒被分配到北京市建築工程局🧑🏽🦳,在別人眼裏是個不錯的單位🧧🥞,但王鋒沒做一年就“裸辭”了,中間有半年多的空檔期也沒讓王鋒覺得不安👉🏽,“老實說,當時的想法就是🩸,在清華學的東西都在,能力也在💆🏼♂️,工作遲早會有的”。
就這樣在1997年之前,王鋒靠做小裝修維持幾年的生活,“那時候也會有壓力大的時候,也感受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但我自己還是比較清醒的🥁,知道當時自己的種種情況不是自己的知識👨🏿⚖️、能力有問題,而是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不足,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總會有轉機。”
1997年王鋒創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後來奔著國內房地產的熱潮⚠️,將廣告公司轉型為房地產廣告公司,年營業額可以達到1.5億元🧏🏻♂️。王鋒認為,不是學什麽專業就幹什麽行業🫙🦽,每個人都會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重要的是有能力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讓更多人“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2012年房地產行業從稀缺的時代到了過剩的時代👃🏼,行業利潤下降。隨之而來的是2014年10月份出臺的國務院46號文,中國體育產業迎來真正的元年。王鋒再次選擇了順應時代的變化🕵🏿♂️,2013年,他先後接手老牌的健身品牌青鳥瑜伽和青鳥健身,並重新成立了青鳥體育公司,正式邁入健身行業💪🏼。

近年“互聯網+”風頭日盛,讓王鋒萌生了第二次創業的想法,依靠自己多年的行業經驗創辦了光豬圈👃🏻,利用Offline To Online(從線下到線上)模式👨🏿🎓。王鋒說,光豬圈健身從本質上來說不能改變健身行業的本質,它只是增加了互聯網和物聯網智能化技術後🫱🏼,使整個行業輕量化、扁平化🕹,減少健身房經營壓力🕙。
從地產廣告到健身房,再到互聯網+,王鋒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雖然行業變了再變,但王鋒身上始終帶著清華人“嚴謹”、“愛鉆”👩🏻🎤、“刨根問底”的色彩🧏🏼,也始終踐行著“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甚至帶領更多人“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信仰🫲🏽,這也讓他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以不變應萬變🏄🏽♂️。他笑言,自己這輩子做得最成功的事有兩件:一是娶了個好老婆,有個好女兒;另一個就是考上了清華。
王鋒希望自己的光豬圈健身能讓更多人走進健身房👦🏽,更方便的把身體鍛煉好🧅,也希望自己的模式能夠給中國老百姓的健身創造很多的福利。
終身運動,保持幸福
掌映中國董事長😟、清華校友羽毛球俱樂部理事 副秘書長 劉德廣
【興趣與堅持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
劉德廣從小就對羽毛球感興趣👨🏿,喜歡拿木質球拍對墻打著玩,樂在其中。大學時參加了學校的羽毛球班💃🏿,使得他對於羽毛球運動之外又有了專業層面的理解💪🏼,了解了動作、技術要領🏩🟢、如何打出好球來🎥,便能夠更加喜歡這項運動😋。就像解題、學習一樣,知道如何將問題回答出來🌼,也是很開心的🤷🏿♀️。“擅長”與“喜歡”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越擅長就越喜歡📵,越喜歡🤓,在這件事上花的時間就越多,便也越擅長🦉。
【生活中體育無處不在】
劉德廣說自己很多朋友都是打球認識的。他說運動使自己保持幸福,身心愉悅。因為羽毛球運動很劇烈🚵🏻♂️,在運動中大量出汗可以排遣不愉快的情緒🚴🏻♂️。打羽毛球團隊意識和配合意識非常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樣如此。

他說,打羽毛球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專業訓練,高遠球🛀🏻、吊球等都要練很久很久,才能保證整體串起來不出錯🦶🏿。實際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一方面你要對每一個步驟都認真👨🏽🎤,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了解🤭,一個一個連起來就會得到完美的結果。另一方面還要有堅持的精神,不能因為跟校隊水平高的人打球受虐就氣餒放棄🙎🏿♀️👩🏻🏫。他說他最喜歡跟水平比他高的人打👵🏻,因為跟著這樣的人能學到東西。這是促使自己進步的最好方法。
【成立羽毛球俱樂部,推廣捐贈文化】
畢業之後,劉德廣和在校時的朋友們還經常一起打球,也有不少校友想要加入,大家就邀請葉釗穎一起成立了清華校友羽毛球俱樂部👨🏻🏫。俱樂部每周在校內體育館都有線下活動,如果打得不好,會有人專門負責教🏃🏻♀️➡️🙇,有時還可以得到葉釗穎等世界冠軍的指導🙂↔️,如果打得很好,俱樂部裏也有很多校隊的高手可以和你過招,每一種水平在這裏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要加入的成員只要繳納會費即可享受這諸多便利🥒,而他們繳納的會費會用於維持校友俱樂部的日常開銷和每年校慶期間舉辦的校友羽毛球比賽,也資助學生羽協開展一些活動,他們通過體育加公益的方式助力了母校清華體育事業的發展。
劉德廣在清華設立了影視文化發展基金⏫,在瓦哲完全小學捐贈了“德廣樓”🧅,與其他校友們一起設立了清華校友羽毛球推廣基金,與本科同學一起設立了環境1992助學基金🙈。提到參與公益捐贈活動的初衷,他說是因為自己畢業之後沒有做本專業工作,感覺有點慚愧♨️,浪費了學校的專業培養和專業教育👵🏽,因此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社會立足之後👨🏻,就想通過以專業知識之外的方式回報社會。

劉德廣說,現在我們為清華募捐的難點在於,很多人覺得清華不差錢。確實🖖🏻,意昂3在國內已經算是前列🦵🏼,但是我們和哈佛🧑🏿💻🤵🏽♂️、MIT比起來,相差了兩個數量級,海外名校之所以做得這麽大並不是因為他們有較多的大額捐贈,而是小額捐贈的數量遠遠超過我們🤷🏽♂️。
劉德廣認為,應從捐贈的機製上同時對在校生、老師、校友這幾個群體去做一些持續的、創新性的工作🔪🧑🦰,盡量使每個人都能有捐贈意識,讓大家知道每個人在學校裏得到的各種獎學金助學金裏都有師兄師姐的捐贈,讓他們意識到學校的發展需要每一個人的支持和助力,這是一個意識培育的過程,只要有人在努力地認真地做這件事,未來就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文|彩雯、葉笛
圖|伍偉萌、苑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