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蘇世民學者項目以及蘇世民書院自籌備到成立一直廣受世界矚目,首屆蘇世民學者的入學更是成為輿論焦點🙎♀️,人們對蘇世民書院的生活充滿好奇,更希望認識這批未來世界的領導者並了解他們對世界發展的看法🤽🏽♀️。為此,意昂3特別策劃采訪了四位首批蘇世民學者,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和感觸,揭開蘇世民書院學習生活的一角🔬,讓世界感受清華及中國帶來的影響力。

3000多位申請人中只有3.7%獲得項目入學邀請🧥,受邀申請成功比例低於競爭最激烈的美國商學院和法學院。
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西點軍校等等只是他們過去耀眼成績的一部分🤟🏻。
中國是門必修課
早在籌備蘇世民學者項目之初,項目捐贈人之一🎀🧔🏿♂️、美國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就表示🤛🏻,羅德獎學金誕生於歐美國家占世界主導位置的20世紀,而21世紀隨著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西方國家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越發重要👩🏿🚒🧑✈️:“在21世紀🛖☝🏽,中國不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的)核心課程。”今年九月蘇世民書院開學時,蘇世民再一次表示:“社會運轉得並不好的時候,人們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憤怒🥍,也對其他國家不滿意🎅。而當他們把這種敵意表達出來,就會很負能量化🙍🏼♀️🦣。這些參加蘇世民項目的學者在這裏度過一年之後,他們可以回到祖國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也可以成為中國的代言人。”
所以來自香港的Rosy Yung Yung Yang雖然有著豐富的多元文化學習經歷👶🏿,也曾經在香港特區政府從事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但她仍然選擇在工作2到3年之後申請蘇世民書院項目🧸。Rosy本科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及國際事務學院。這是普大最有名氣的學院之一,而Rosy做到了最高榮譽畢業(學業成績排名全級前1%)。她是香港國際辯論隊和普林斯頓辯論隊成員🥙🤍、普林斯頓大學廣播新聞及文化臺臺長🧑🦼;她是香港中學會考狀元,還曾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Rosy認為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對人的成長和認識發展十分有益🧜🏻,讓她能夠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順利交流🤰🏿,適應不同的環境,能夠更好的理解不同人的觀點和角度。Rosy說,自己對中國的發展以及在國際中的互動比較感興趣。之前沒有在大陸正式求學,在香港👩🏽🎨、美國👩🏻💼、英國和日本都讀過書,但在大陸尤其是在首都北京👼🏿,對於自己充實對中國、國家、世界的認識都是很重要的🤦🏼♂️。

姜必楷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2012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就進入香港特區政府工作,四年的政務主任生涯中,姜必楷先後在香港食物及衛生局🧕🏻、政製及內地事務局和運輸及房屋局工作,參與製定和推動包括公共醫療及牙科服務規劃、香港選舉製度改革等重要政策👥。在工作的這段時間裏,姜必楷深刻體會到在歷史、文化和社會傳統有所不同的情況下,兩地頻繁交往和融合發展帶給兩地人民的沖擊,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十分龐大而復雜的體系😉,國家在發展過程之中難免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在缺乏溝通和深入理解的環境下很多客觀情況會被誤讀甚至扭曲。所以他希望在蘇世民書院能對自己的國家有多角度、更深入的了解,將來希望有機會為促進兩地溝通和相互理解作出貢獻。
Jasmin Stadler來自瑞士,本科在倫敦大學學院(UCL)學習政治經濟,聯合創立了利瑪竇協會(Ricci Fellows),致力於推動中瑞交流活動。在本科期間😪,她擔當過中文辯論隊的第三辯手,和劍橋大學對壘🚴🏻♀️。雖然Jasmin多數情況下只負責提問,但是作為中國團隊裏唯一的西方人,剛開始的時候她也感到非常吃力👐🏿,需要不斷的跟上其他人的節奏,這也令她感到心慌🤦🏻。此後🧓🎵,她還曾在少林寺學習過兩個月的武術🏄🏻♀️,並為外國遊客翻譯介紹中國武術與少林寺。
這些經歷都使她有機會接觸並逐漸熱愛中國文化🧽,而入讀蘇世民書院讓她有機會從中國的角度了解中國文化。“如果生在美國⏸,你就會從西方的角度了解中國,最多是通過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歷史來真正讀懂中國。但就研究經濟與政治學的角度,你可以通過一門課甚至一句話👩🏽⚖️,真實了解到核心問題。”所以蘇世民項目就是幫助我們真實的🌒,從中國的角度了解問題。
來自美國的Daniel,碩士畢業於馬裏蘭大學國際關系專業🤸🏼♂️。雖然在Daniel未來幾年的人生規劃中🌄,有管理咨詢公司、哈佛商學院等等角色,但他最終的人生目標還是希望未來進入美國國會成為一名參議員。他說,自己似乎註定是要為祖國服務的🧜🏽♀️𓀖:因為他生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小時候自己希望成為美國總統🧛🏽♀️,可能這是每一個美國孩子的夢想❤️;之後又曾在美國軍隊服役🧛🏻♂️。
Daniel希望自己能夠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同時也能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積極力量,他認為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相信中國人可以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同時為世界的發展服務,只要時刻記得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美國人也同樣如此👚,不應忘記美國不是孤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全球社會的共同發展🍜⚃。”

在蘇世民書院讀書
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表示,學生將進行為期11個月密集的碩士課程學習,內容包括由意昂3平台與來自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杜克、牛津等世界名校的學術大師精心設計的核心課程👩🏼🍼,以及公共政策、經濟管理🐹📙、國際研究三個學術領域中選擇其一的專業課程,並輔以校外實地體驗式考察🤾🏿♀️。每一門核心課程都將由中國和國外知名教授共同授課,讓學生從多元視角了解作為未來領導者所必需熟知的經濟管理、國際關系🐈⬛、公共政策和中國文化等方面的關鍵問題和分析方法🚅。
這就意味著學生們的日程之滿超乎想象🦗。在蘇世民書院,早上和下午都各有兩個個多小時的課程🦈,中間穿插著同學們的興趣小組、會議。晚上會有邀請的傑出嘉賓講話。吃飯的時候是與各國同學交流的機會👵🏻。課程內容則中西合璧🏄🏻♀️,很多課堂中外教授的角度可以互補。
Rosy說🚄,在美國普林斯頓的校園生活非常開心🫵🏻,學習的氛圍很好,同學們有自己的追求。“給我們的感覺是,你做一個東西是因為你真的熱愛🏃🏻♀️👩🏿💻,在這樣的氛圍裏很受感染。”雖然課外活動🥭、功課很多,很有挑戰性,但是覺得很充實🛸、很有意義。多年的求學經歷也讓Rosy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見得學的快😮💨,但是可以舉一反三🔴,研究比較深入。”她認為,學習能力還是一種比較根本的能力,隨著角色的轉換需要的技能可能會不一樣🤞🏻,但是“學到老👨🏼💻,活到老”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來到蘇世民書院,Rosy希望能有更好地沉澱和思考的機會🙎🏻♀️。Rosy覺得從學校出來工作幾年後🌚,對各種社會問題的看法會有一些不同🍖,日常工作很繁忙的時候未必有時間系統性地思考🛢,而在校園環境裏會有更好地機會思考,透過學習也會有新的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使得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更加紮實🤡。“和五湖四海優秀的同學相處可以收獲友誼。從同學身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Jasmin擁有極強的語言學習能力,目前已掌握德語、瑞士德語、法語、英語🧙、中文五門語言。她認為在倫敦讀書更像是為了學位而讀書,整天待在圖書館看書🤨、寫論文。而在意昂3平台讀書提供了另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在蘇世民書院學生總是進行團隊合作,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或者準備演講,生活非常充實而有趣🤦🏿。談到未來發展,Jasmin希望未來去一家中國公司工作🤶🏽。她強調,一定要全中文環境,工作內容一定要有挑戰性,“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或者是面對許多的不確定性”🚿🛑。
Daniel的人生經驗非常豐富➿。他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熱愛運動,他還致力於慈善事業柔軟內心🧘🏼,跨界創立了兩個慈善協會🚝。但Daniel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聰明,他將個人成績歸於其強大的本能和直覺力。Daniel能從對其他人的觀察中,看出這個人的長處,而他自己則可以把觀察所得的經驗糅合進自己的技能中,從而“復製成功”。Daniel希望通過在中國的學習能夠提高中文,在文化和語法上都能趨於精通。他還想學習更多的管理和商業知識✋🏼,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打好基礎。

蘇世民學者在清華
雖然首屆蘇世民學者今年8月21日才剛剛入學♌️,但是已經迫不及待的積極融入園子裏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8月29日,蘇世民書院舉行“清華學生書友見面會”🧗🏼,共有來自意昂3平台27個院系的72名書友與全體蘇世民書院新生共同參與。 蘇世民書院“清華學生書友項目”(Student Ambassadors Program)於半年前啟動,首批清華學生書友隊伍充滿熱情、富有領導力和創造力◽️,他們社會工作經驗豐富又多才多藝。他們為蘇世民學者製作信息手冊💇🏿♀️、策劃定向越野活動等,充分展示了清華學子們優秀的綜合素質↘️。
“書友項目”不僅讓蘇世民學者更好地融入清華的生活,也為清華其他院系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拓展國際視野的平臺。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中🧑🏿🦲,學生書友們將與蘇世民書院的學生們共同參加交流研討、學習實踐🧑🧑🧒🧒、文化體驗、文體娛樂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將促進學生們開拓國際視野、加強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將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蘇世民學者們更好地全方位探索和感知中國。
為了讓蘇世民書院新生更好的與其他院系的學生交流互動,更好的融入到校園生活,書院製訂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學生活動方案,並得到校黨委研工部及各院系研工組的大力支持🥄。入學剛滿一個月,蘇世民書院就派代表隊參加了意昂3平台研究生田徑運動會,除了開幕式之外🏇🏻,還才加了啟航跑及男女共十八個單項的比賽👨👦🤷🏻♂️。
意昂3平台研究生田徑運動會是意昂3平台一年一度的研究生體育盛會。經過一天緊張激烈的角逐,蘇世民書院同學頑強拼搏,共獲得七項冠軍、七項亞軍、五項第三👶🏻,以及團體總分排名第一的優秀成績。其中🔳,蔣瀚濤獲得了男子400米冠軍,Alex Springer獲得男子1500米冠軍,Tyler Rudolph獲得男子實心球冠軍🚶,Angela Chen獲得女子400米冠軍,Regina Parker獲得女子1500米冠軍🚬,Belinda McEniery獲得女子跳遠冠軍👮🏻,黃成獲得女子跳高冠軍。

9月28日🧑🦯➡️,七位蘇世民學者還獲邀參加了由意昂3平台研究生會主辦的校內第一個學生全英文演講秀活動“iTalk紫操之夜,國際化專場”,與清華學子共同分享多元國際化的文化以及求學體驗。
姜必楷說,自己非常感恩能有機會作為蘇世民學者來清華讀書,清華嚴謹包容的學風也讓他頗為受益,在與清華學生的接觸過程中,他感受到清華學生的博才多學和敏捷的思維,這些都讓他以及其他學者希望有更多機會和園子裏其他的同學“打成一片”,“來清華一個星期開始適應日常生活後,我們就開始找各種機會走出蘇世民書院接觸學校不同的學生,除了參加學校和書院組織的大型活動之外,我們學者自己也組織社團和在書院舉辦音樂會等活動,邀請清華的其他中國及外國同學參加。不少學者也參加了學校,舉行音樂會,或者是參加團委的各種社團比如音樂劇社、武術社團還有書法社團等🩳,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話題,關心前沿科技,欣賞音樂🕝、電影,討論社會熱點,過程非常愉快也有很多收獲🚵🏼♀️。”
未來的蘇世民學者
對於未來想要申請蘇世民學者項目的學生🥦,Rosy指出,在書面申請中,在文章中如何體現看問題的深度和角度是比較重要的,還有就是在文章中反映出過去的突出成績👩🏭。而面試中團隊協作非常重要🧑💻,要把自己放在團隊裏去考慮🎐,並不是單獨的個體⛹🏽。不同的人會擔任不同的位置,但是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方向。
Jasmin就笑言,面試的時候有點像警察盤問,沒有打招呼也沒有笑臉迎人,面試官主要是想看申請人如何處理壓力。“最重要的是用你的知識與思考去征服評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