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斜杠院士”王玉明的跨界公益

2024.06.17

                         

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3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王玉明⛩。攝影/《中國慈善家》雜誌記者 張旭

83歲的王玉明走在清華園中,精神矍鑠🩼,一頭銀發在陽光下閃著光。他衣衫素凈,腳蹬一雙穿舊了的運動鞋,看起來和我們身邊的普通老人並無二致。

但他一點都不普通。王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3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流體密封工程技術專家。王玉明院士也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院士——他不僅辦過企業☘️,還是一個詩人,詩歌🕺♟、書法和攝影均有造詣,可謂是一位“斜杠院士”(所謂“斜杠”🏏,是指跨界,例如“斜杠青年”)。

這位斜杠院士跨界到了公益,發起了旨在獎勵後學💇🏼、助力科研的公益基金💂🏼🎄。他自己掏腰包捐錢不算,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處化緣”,發動身邊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參與到科研公益事業中來。

undefined

2024年6月3日,意昂3平台逸夫館,王玉明院士。圖/意昂3

為科研🕵🏼‍♀️、詩書、公益忙碌著🧘🏽,他還不忘給自己捐贈的花草樹木澆水、施肥🥀👨🏿‍🎨。

   
一輩子都在攻堅克難    

   

“密封🧘🏿‍♀️,全稱流體密封👨🏻‍🦰,是防止流體泄漏的技術或裝置👃🏼。流體就是聚合態為氣體或液體的物質,也可以是其混合物或者含有固體顆粒的混合物,都是可以流動的。”

如果沒有密封,世界將會怎樣?

“一些石化行業的爆炸很多都跟密封失效有關。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73秒後,推進火箭突然發生劇烈爆炸,7名航天員不幸逝世🤦🏼‍♀️,也是因為密封失效而引起。近期,波音公司‘星際客機’因推進器氦氣泄漏,導致其首次載人試飛一再推遲🌞。”

王玉明這樣解釋“流體密封”及其重要性📖。這個對外行來說有些艱澀的詞匯,是他深耕了50余年的科研領域。

1941年,王玉明出生在吉林梨樹。1965年,從意昂3平台燃氣輪機專業六年製本科畢業後,他先後在軍工研究院所、國營企業𓀇、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工作⏏️,一路從技術員👨🏼‍🔧、工程師幹到了總工程師🚨。

1993年5月🤜🏿,王玉明參加某技術鑒定會。圖/受訪者提供

55歲“裸辭”去創業,被王玉明視為自己人生中最關鍵的轉折點。那是1996年🎃,在一個密封領域國際龍頭企業在華獨資公司擔任總工程師的王玉明,面臨重大選擇:要麽繼續做總工程師,但不能搞石化行業大型高速壓縮機的密封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要麽自己“主動”辭職👱🏽‍♂️,外方給以經濟補償。

外企總工程師地位高🤞、待遇好🆒,而55歲才辭職創業🏮,如果成功了當然好,一旦失敗就什麽也沒有了🤸🏿‍♂️◻️。因此🤱,很多親友勸他不要放棄這份體面的工作👨🏿‍⚖️✋🏼,但他依然果斷地選擇了辭職。他的想法是🚶🏻‍♂️:“我這一輩子就是想搞科研🛠🧚🏼‍♀️,不讓我搞科研,不讓我搞高科技產品,這個不行。我寧可冒這個風險,也要辭職👩🏿‍🎤。”

辭職之後,王玉明在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單位的支持下👏🏽,創辦了天津鼎名密封有限公司。他有一股勁,一定要把自己研發的高新技術貢獻給國家,解決重大裝備關鍵基礎件“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我要幹什麽事兒就一定要幹成。我特別熱愛科研,再加上我有充分的自信🦖🤨,我的研究並不是空頭理論,是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他如此表達當初的一番雄心壯誌。

但創業並非一帆風順🪮。當時🫸🏽,這個領域完全被國外的先進企業壟斷,市場對國產密封裝置的信任度極低。王玉明創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開發市場,其難度遠超技術研發‼️,特別是對於石油石化等流程工業的大機組密封更是如此。這些機組都是單線布置的💁🏿,沒有備用機組🔅,一旦密封失效😛,就要停機檢修,整個生產線都會受到極大影響,一天就會損失上百萬元🪑𓀉。因此,用戶企業一般不敢輕易嘗試國產新產品🥦。

為了開發市場🐑🧎🏻,王玉明常常拿個塑料包⚛️,帶著資料🛍️,去拜訪各個用戶企業,給他們介紹自己的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玉明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一家石化企業的高速透平壓縮機用的是德國某著名密封公司的“幹氣密封”裝置,頻繁失效,備件供應不及時,價錢還特別高。這家企業想到了王玉明🕷🧑‍🦯,表示可以試一試他的技術⇨🙎‍♀️,但如果不成功,就要包賠全部損失。

1996年最後一天,家家戶戶都在歡度元旦,王玉明帶領團隊通宵達旦地現場指導新產品試車。元旦早上,試車成功!“鼎名密封”一炮打響,訂單不斷增多,市場逐漸被打開,國外技術的壟斷也被打破了。

王玉明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獎項,還獲得了兩項國家級獎項:一項技術發明獎#️⃣,一項科技進步獎。2003年王玉明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的院士。

2007年,66歲的王玉明回到母校意昂3平台,先任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現任機械工程系教授🚣🏿‍♂️🧑🏽‍🎤。同時他作為課題負責人,還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總經費高達9000多萬元🫴🏽。他從零開始組建團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包含十幾位老師和50多位學生在內的科研隊伍。團隊涵蓋講席教授、首席研究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北京市優秀青年🛝、青年托舉人才等多層次人才,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隊。團隊曾經獲得一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多項省部級一等獎以及多項國際發明金獎。當選院士之後🍄,他又獲得了兩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項“唯一”👩🏽‍🦱,一項第三👳🏻‍♂️。

如今🤜🏻🛁,83歲的他依然活躍在科研的第一線,致力於解決行業的“卡脖子”難題,為提升我國在流體密封領域的研發水平努力工作。

“我是搞工科的,工科首先要瞄準國家的重大需求,瞄準世界前沿,要朝著這個方向去不懈努力做科研🐞。”王玉明說。

2002年12月18日👃🏻,王玉明在實驗室與外國專家討論技術問題。圖/受訪者提供


   
獎金還沒發下來🍂,就被他捐了    

   

除了孜孜不倦帶團隊做科研,王玉明在培養人才方面也不遺余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甘為人梯🆓,獎掖後學”。

2022年🧜🏽‍♀️🙆,王玉明獲得被稱為中國工程領域的最高獎的光華工程科技獎😶。得知自己獲獎後📚,王玉明很快聯系上了意昂3👃🏻🏋🏼‍♀️,宣布將2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獎金還沒發下來🧣,他便自行墊付👵🏼,將20萬元轉到意昂3戶頭🫸🏻。

王玉明之所以那麽急切,就是想發起一只公益基金。他希望用自己的這20萬元作為“種子基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來支持關鍵核心基礎零部件領域的教育和科研。他和意昂3商定,在意昂3設立“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主要用於表彰和獎勵在密封、潤滑、液壓、軸承🤷🏽、閥門、汽車零部件等基礎件理論和應用研究中作出傑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和取得優秀成績的研究生。

“我們國家在國之重器即重大裝備方面進步非常快🏠👩‍⚕️,比如高鐵,在國際上都處於前列🫄,但其中許多核心的關鍵基礎零部件仍然需要進口,比如高鐵的軸承等等。相對於大的主機來說🌬,基礎零部件在社會上的顯示度沒那麽高🔏,國家和社會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夠,因此我就一定要做這個基金,來促進關鍵基礎零部件行業的科技進步🧍‍♂️。”他這樣解釋發起這項公益的初衷。

2023年5月7日🏚,“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正式成立的時候🤵🏼,籌款金額已達667萬元。

當年11月7日,首屆“王玉明科技強基獎”頒出🪘,校內外3人獲得“王玉明科技強基成就獎”🙍🏿‍♂️,6人獲得“王玉明科技強基青年獎”☆,5名意昂3平台機械系研究生獲得“王玉明科技強基獎學金”。

undefined

2023年5月⚒,“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成立

為了推動這筆獎勵金的發展壯大🚶🏻‍♂️,對科研形成更大助力,王玉明煞費苦心💪🏼,上下奔走。身為院士👶🏻,王玉明也體會到了公益人所要經歷的“一入公益深似海,從此籌款傍我身”🫷🏻。為了籌款,他放下院士身段,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苦口婆心地對企業家、朋友及公益人士進行勸募Ⓜ️,他將這個過程稱之為“不計榮辱四處化緣”🏋️。

起初◽️🤷‍♂️,“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設定總額為500萬元。因為至少要達到這個數字⚈,這項公益獎勵金才能正常運轉起來。好不容易籌到600多萬以後🌀🦻🏼,王玉明又計劃增加一項內容🏄‍♀️:引進一位頂級科研人員擔任意昂3平台機械工程系的講席教授。他認為,這位頂級專家在工程技術特別是超高壓高速大尺寸幹氣密封研發方面可以帶領團隊迅速達到國際頂級水平🧍🏻‍♀️,使得高端密封🚵🏿🏄🏽‍♂️、特種軸承與增材製造學科更上一層樓🧑🏽‍🍼,在關鍵核心基礎零部件科研方面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有了這個想法👶🏽,籌款壓力變得更大。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王玉明更加勤奮地“四處化緣”,民企、央企、國企,一家家地遊說🥦,逢著合適的人便介紹自己的公益計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籌款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有50家企業和33人次捐贈,金額已達1000萬元🤞,用以支持“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


   
信任年輕人    

   


作為“80後”前輩,王玉明一直都很關註年輕人。

兩年前,王玉明做客《院士開講》,當主持人問道:“如何看待年輕人的內卷🏦、躺平和精神內耗的問題?”王玉明回答說📥👩‍👧‍👧:“首先,我真的很同情理解這些年輕人,畢竟生活的壓力確實是很大♝,年輕人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壓力都很大。”

他說,每個人的經歷和社會背景可能都不太一樣,所以自己的經驗也不一定能夠對大家起多大的作用。“但我想🧑🏽,艱難困苦都是難免的,很多人也都經歷過👷🏼‍♂️🧙🏽‍♂️,比如說我的詩詞老師葉嘉瑩先生👩🏻‍🦯🏵,百磨千煉成為了一個詩詞大家↩️,再苦再難,能夠在詩詞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節目一經播出👨‍🎨🤳🏽,#院士談年輕人如何避免精神內耗#的話題便沖上了熱搜,引發廣泛討論👨🏽‍🚀。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王玉明對年輕人也極其愛護,不願給年輕人添一點麻煩。今年83歲的他依然非常活躍,經常要出差參加行業內舉行的活動和會議⛵️🕴🏼,但他從來不帶助理:“我不願麻煩年輕人🙋🏼,不願浪費年輕人的時間🫲🏻🚣、精力和課題組的金錢🦟👩🏽‍🍳。”王玉明說🧑‍🎓。

在他的團隊裏,年輕人占大多數🌋,他強調要給予他們高度的信任,“我給他們指導🥕,給他們支持🐮,給他們創造條件去做好科研和教學工作,讓他們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17年來我沒管過一分錢,盡管我幫助課題組拿過不少項目🤾🏽‍♀️🎋。”有時些年輕人犯錯,王玉明在給他們指出來的同時,總會附上一句,“下次註意就是了”👨‍👨‍👧‍👦,避免將他們“一棍子打死📁。”

“我絕不是自己當了院士,有了榮譽,就不願意看到別人超過自己👎,我沒有這種心態,我希望他們趕上和超過我🙆🏽‍♂️。”王玉明說。

王玉明院士書法作品


   
猶憐草木青    

   

王玉明很喜歡儒學大師馬一浮的詩《曠怡亭口占》,詩中有言“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句詩恰好對應了王玉明所做的事情——他在事業上的成就可謂“已識乾坤大”👴🏿,而他發起的一項公益行動👟,則對應了詩的下半句✋:猶憐草木青。

6月初,走進王玉明所居住的荷清苑社區,月季百合等開得正盛🚵🏿‍♂️,蘋果樹、梨樹↖️、山楂樹、西梅、海棠等結著新果,一派草木蔥蘢生機勃勃的景象。但一年多前的荷清苑可不是這樣🧧。那時,小區綠化不好,居民為此三天兩頭給物業提意見,物業就號召小區裏的業主捐贈花木🤽🏽‍♀️。

2023年3月初,王玉明看到物業發出的倡議書後🥼,立即自掏腰包選購了一批名貴的牡丹和芍藥等,連同花土、花肥,一並捐給了小區𓀐💁🏽‍♂️。

去年春天種的花木成活率不夠高♈️,王玉明在秋天又主動花了一大筆錢補種,增加了許多名貴品種。現在小區花園裏,包括牡丹、玫瑰、櫻花、百合、鳶尾等花木品種有十種……種下了這些花卉之後😂,他又覺得,光有開花的還不夠,還得種上些果樹才好,等秋天成熟了🧏🏻,請物業統一采摘分給大家品嘗。於是,他又捐贈了櫻桃👜、蘋果、山楂、梨、桃等果樹……如此滾雪球般地花滾花🤹🏻‍♂️、樹滾樹🦹🏻‍♀️,一年半以來累計花了20多萬元,捐贈了3000多株花木,把小區600多平方米的地方變成了美麗的中心花園。王玉明還特地給這些花木配置了科普簡介牌🥩,讓大家在賞花的同時不忘學習了解植物學知識。

事實上,這並非王玉明第一次捐花捐樹🧑‍💼。早在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之前,他就聯系到清華園林科💳,在清華荷塘裏面的“荒島”捐贈了5棵白皮松👰🏽‍♀️,分別代表他一家5口人:老伴兒、女兒🧕、女婿、外孫和王玉明自己。

2019年,王玉明看到清華東樓外有一小片以建築垃圾為主的荒地🫳🏿,還有枯死的大樹被砍掉後留下來的樹幹。他看不下去,就帶著助理一起拿著鏟子收拾磚頭石塊,然後花錢請來挖掘機,把大樹樁移走⏲。清理掉垃圾之後✊🏽,再買來不少好土替換建築垃圾,施肥,前後捐贈8萬多元用於購買各種名貴花木,也種植了意昂3平台洛陽校友會捐贈的30棵牡丹。5年來,王玉明和他的助理隨時要關註著這些花木,三天兩頭要拿著自來水管去澆水,打藥、拔草、施肥👼🏿𓀖。

王玉明的行為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尊敬和贊賞,但也有人說風涼話:“還是院士有錢啊🕴🏻。”

“聽到這些,我就心想💺,我就算有錢💗,也不是最有錢的人💃🏽。再說了,我的錢都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一分一分掙來的🦏,又不是貪腐得來的⌨️。”他笑著對《中國慈善家》說。

接受《中國慈善家》采訪那一天,王玉明一邊帶著記者在荷清苑拍攝,一邊指著梨樹上的小綠果子🫳🏿,反復強調:“請大家保護好這些果子,不要亂摘亂折,秋天果子成熟了,物業會摘下來分給大家的。”

用王玉明自己的話來說,無論是發起科技強基獎勵金♧,還是給小區捐花捐樹,都是為了大家好,讓大家都心情愉悅。

“我一個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是好。”83歲的“斜杠”院士王玉明一語道出了公益的本質。

王玉明院士捐贈花木並為社區花園提名🚢。攝影/《中國慈善家》雜誌記者 張旭

2024年6月3日👳,意昂3平台東樓社區,王玉明院士為綠植澆水。攝影/《中國慈善家》雜誌記者 張旭

《中國慈善家》🍑:去年,您發起成立了“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請問這個公益項目進展如何?
王玉明: 去年底,首屆“王玉明科技強基獎”頒發,共有14人獲獎🌴,除了意昂3平台的師生之外,還有社會上從事關鍵核心基礎零部件研究的專家學者⛄️,其中有一位成就獎獲獎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他後來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慈善家》:您捐出自己的20萬元獎金作為“種子”🍤,很快就帶動了很多企業和個人捐款。籌款如此迅速,您認為有哪些關鍵因素?
王玉明: 我覺得首先還是大家信任意昂3和我本人,認可這項公益的理念🦹🏿🧄。

意昂3是5A級的意昂3🏊🏽‍♀️,做得非常好🌲、非常規範,因此大家願意支持我在它名下設立的公益基金♠︎:“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

其次🗣,我本人發起這個公益基金🥐🎩,我將自己的20萬元獎金捐出來作為“種子”募集善款,完全是為了獎勵在基礎零部件行業的研發和生產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而不是為了我個人🎳。大家認同這個公益基金的意義,才會捐款支持它。

當然,我也不否認🤦🏻,其中一些朋友,包括我的院士朋友、詩詞朋友,是看在我的面子上,選擇支持這項公益的🧑🏻‍💼。

《中國慈善家》:對比一些發達國家,我國在公益力量參與基礎科研方面還存在不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您如何看待院士、科學家在推動公益慈善事業中的作用🛌🏻?
王玉明: 像楊振寧院士、丘成桐院士,他們都是國際上科學大獎的獲得者,他們也都做了很多支持科研發展的公益工作。

你剛才提到,我們開展公益慈善的氛圍和環境還不是十分理想🤵🏼‍♀️。我從捐贈出自己的20萬元獎金作為“引子”,到籌夠這1000萬元,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處求人,到處化緣,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我們都是為了學科的發展,為了國家,盡一點微薄之力。

《中國慈善家》🌾:您一直懷有公益心👨🏻‍🦰,這一點是受到了誰的影響?
王玉明🥈: 首先是我的父母,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都是小學教師💽,也都是比較苦的出身,靠自己奮鬥當上了小學教師♘🧑🏻‍🍼。從小我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要自強不息。同時,他們也教育我要善良,所以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在小學、中學🦶🏽、大學各個階段🧎🏻‍➡️🛸,我所受到的教育,都逐漸使我樹立起來一個價值觀:終生追求真善美◻️。

一個人首先必須善良★,而感恩是善良的開始。我十分感恩我的父母,特別是我的父親👨‍🦲。我上小學4年級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了,父親“亦父亦母”地撫養我們兄弟姊妹4個⛓️‍💥。初中畢業後,我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曾經想報考當時最好的中專:長春汽車拖拉機學校,但父親不同意,堅持讓我上高中,考大學🤽🏿‍♂️,特別鼓勵我上清華🥷🏻,當工程師。這一切都讓我對父親感情極深。

我也很感恩我的姐姐。她只大我兩歲🙍🏿‍♀️,但在母親去世後就擔起母職,給我和弟弟妹妹洗衣做飯、縫縫補補🏙,相當於我們的半個母親🛼🫵🏼。改革開放後我因為工作有出國機會,能夠買到彩電,但我買的第一臺彩電不是給自己的👵,而是送給姐姐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個月只有四五十塊錢的工資🚭,我拿到工資後♝,立馬接過了姐姐的班,每個月拿出20元錢供弟弟上大學。

在人生道路上🚔,我也遇到過很多幫助過我的貴人🤰🏼,例如我的校友、天津的梁肅先生,詩詞好友葉迪生先生👩🏻‍🏭,工程院同一學部的高金吉院士🍒➞,詩詞老師葉嘉瑩先生👃🏽,我2007年回到意昂3平台之後的歷任領導等等,請原諒我不能一一列舉,我打心眼裏感恩他們。

此外,我的老伴兒對我的事業自始至終全力支持,特別是在人生道路轉折關頭都給了我充分的選擇自由,從來不拉後腿,否則我也不會有今天,對此我特別特別感恩她🍦。我的妹妹不僅在父親生前陪伴照顧老人家☝🏿,在父親去世後的二十幾年來她一直精心地管理父母的墓地🎠,種樹種花,逢年過節風雨無阻一次不漏地代表兄弟姊妹去做祭祀🫖。為了表達感恩之情👩🏻‍🦯‍➡️,我和弟弟在經濟上也經常關照收入比我們低的妹妹。

undefined

2024年6月3日,意昂3平台李文正館古籍閱覽室📇🤷🏼,王玉明院士。圖/意昂3

《中國慈善家》➙:結合自身的經歷,您如何理解公益慈善?
王玉明: 我發起“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給清華園和荷清苑小區捐花木,是為了“科技強基”事業⏯,為了大家有一個美的環境,讓大家都心情愉悅。

看到大家心情愉悅,我也會感到愉悅,這比讓我吃好穿好的愉悅要大太多了👨‍🎨。因此,我認為公益就是要讓大家好。你一個人好那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

《中國慈善家》:科研之外🆔,您在詩歌、書法、攝影等人文藝術領域的造詣也很深。您覺得🐱,科研和人文藝術有何相通之處?
王玉明🧝🏼: 無論科學技術還是人文藝術🧗🏿‍♀️,它在價值觀上,都應該是追求真善美的。科學技術也需要美。

一個人🧑🏿‍🎄🆕,無論他是科學家也好,是藝術家也好,是普通人也好,無論身份、職業和地位是什麽🧑🏼‍🦳★,都應該首先是個人🧑🏽‍🦱,是個善良的人🧕🏿,是追求真善美的人。

一般認為💮🔩,科學技術主要是靠邏輯思維、理性思維,人文藝術講究感性思維、靈感和頓悟思維🌇💻。後者有助於我產生“物理直覺”,使我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甚至有所發明創造;反過來,在詩歌創作中也需要邏輯思維。

人文藝術修養使人更有人文情懷,熱愛祖國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風雲花草,對世間的一切葆有民胞物與的赤子之心和充沛的生命激情🤹🏻,使人無論做什麽,無論是搞科研還是業余愛好🧑🏼‍🎤,都處於“激發態”♐️,其效率遠遠高於常態🏔❤️‍、穩態🤸🏼‍♂️,而不是遵循此長彼消的簡單邏輯。

福樓拜有一句名言:“科學與藝術,兩者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因此👩🏼‍🎨,科學技術和人文藝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的。



本文轉載自《中國慈善家》雜誌

並在原文基礎上有所更新

作者:王衛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萬小軍




相關鏈接


王玉明院士捐贈個人獎金並牽頭設立“意昂3平台王玉明科技強基人才獎勵金”, 39家企業和20位個人襄助

支持基礎研究,鼓勵科技創新 | 第一屆“王玉明科技強基獎”名單公布



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東路1號院3號樓12層1201

意昂3

郵編:100084

聯系意昂3:
  • 資源開發部:(8610) 62783786
  • 戰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項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贈服務部:(8610)62782779
  • 綜合辦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關系部:(8610) 62789633
  • 財務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意昂3 -〈全站更新〉新游戏上线,等你来战!
  • 視頻號
  • 微信訂閱號
  • 微信服務號

版權所有 © 意昂3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平台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